(伦敦8日讯)英国大选成绩尘埃落定,新政府将要接手的是1兆4000亿英镑(7兆7980亿令吉)的庞大债务,如何在削赤的同时继续保持经济增长,是下届政府一大难题。
英国过去5年逐步走出经济危机阴霾,经济增长回升至2.8%,失业率下降至5.6%,成为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劳动生产力却吊车尾,导致薪资成长遥遥落后生活开销。劳动生产力低落成为英国新政府面临的挑战,因为这将影响国民生活品质、全球竞争力和政府削减赤字的努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导,过去10年来,英国及美国的经济路径类似,借贷推动的经济泡沫在财务杠杆过度操作后破灭,两国央行将基准利率降到接近零,并实施量化宽松购债计划及多项短期财政刺激方案。但英国经济衰退较美国来得严重,复苏强度也不如美国。
关于英国经济欠佳的讨论大多归咎于紧缩政策。保守党与自民党2010年上台后,实施紧缩大砍预算并增税。智库“英国财政研究所”表示,英国2012年的经济成长与税收未达标,赤字反而超标;联合政府就此放弃平衡预算的时间表。
紧缩政策阻经济成长
紧缩确实阻碍经济成长,但幅度不如想像之大。英国国会预算局指出,英国2013年经济成长率因紧缩减少1.5%至2%
除紧缩之外,英国出口商和银行受欧盟经济危机影响。英国更大的问题在于仰赖劳工及其生产力的长期经济展望。
英国劳工人口2007年来持续成长,去年,工作年龄人口的72%有工作。但劳动人口大增压缩薪资空间,企业甚至聘雇相对便宜的劳工,而不愿添购设备提高产能。
此外,北海油气产量减少,金融产业萎缩,企业也努力转型,受创的金融机构不愿借贷给新创公司。这可能是英镑汇率跌,英国企业出口却没有特别亮眼的主因。
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极需要恢复银行放款给新企业的能力,放宽新屋供给限制等。这些办法不容易施行也不保证奏效。但生产力若未复苏,无论谁来组阁都承担薪资停滞、赤字失控的后果,以及到下次大选仍不快乐的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