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贫乏的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人口密集的黄淮海流域多年来深受缺水困扰。北京人均水资源目前仅为100立方米左右,不足世界平均的1/80。耗时11年建设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上周六启动后,北京将优先使用南水。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将从此前的每年100立方米,提升到150立方米。
据中国媒体报道,试运行期间,北京的丰台、大兴部分区域的56万馀人已用上南水,且用水状况平稳。江水第一次进入北京自来水管网,碍于供水区域内管线因铺设年代不同、材质复杂,并不能完全避免新旧水源切换引起的局部、短期的“水黄”现象。但专家称“水黄”形成主要由于水中含有较高的铁离子,不会影响健康。
不过批评人士说,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将受到南方降雨减少的影响,而且只能暂时缓解北方的不稳定的供水需求。
中央电视台去年曾报导,由于人们随意向丹江口库区水源排放污水,丹江口水库已经成了一个“污水坑”。为此,官方据报已近关闭了丹江口库区上游水源沿线的数千家工厂,并于今年宣布水质达到饮用标准。可是,中国南方近年来降雨减少意味著丹江口库区水源面临枯竭的问题。
法新社引述湖北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的话说,中国南方降雨逐年减少已经成为一个基本趋势。这意味著,南水北调工程将威胁到中部地区的河流下段饮用水,耕灌溉和工业生产的用水供应。此外,公共用水量也随著城市变富裕飙升。环保人士说当务之急节约用水是,而且目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每立方米约4元(约2令吉)的水价需要上调。
研究南水北调工程的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地理学助理教授则表示,项目没有解决用水紧张的根本原因。“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是非常短视的,这是不惜一切代价让问题越积越多,而且不顾未来可能出现的后果。”
历经50年论证、规划,耗资330亿美元(1154亿令吉)的南水北调工程始于湖北省中部的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史上最具雄心的输水工程项目。数十万民众为了这个项目告别故土。全长超过1000公里的引水道含有一条铺在黄河底下、7.2公里长的河底隧道和在河南省境内搭建的一条12公里长的世界最长的空中输水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