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在厦门地区的沿革流变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
明末清初,闽南工匠开始把漆线雕工艺应用在寺庙、神佛雕像的装饰上。他们发现,使用红砖瓦粉和漆液糅合成漆泥,再把漆泥附著在木胎上进行雕制,可保质数年、甚至十数年。此后,漆线雕工艺品开始流向市场,并发展到装饰在盘、瓶、炉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
“漆线土”是用陈年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成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泥团,再由手工搓成线状的“漆线”,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
漆线雕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盘绕,做出层次丰富而繁复的纹样。在光照下,浮雕极为立体,以线条极尽精微地表现出卷云、柔水、繁花、缠草等形象,精细之处毫厘不爽,细节严谨。
漆线雕工序繁杂,一件产品需耗时几个月甚至数载的专业制作时间,每件产品绝不雷同。
传统漆线雕有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4个制作工序。就创作设计而言,雕塑是首要的;就艺术的特殊美感而言,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