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是中元节的指定节目,唱给“鬼”看,也娱乐旧时代缺乏休闲活动的人。由南方唱片机构福建情歌王子侯俊辉创立的“西江月歌仔戏”在本地首屈一指,至今仍保持一年290天的演出纪录。但,侯俊辉不讳言,这项技艺逐渐没落,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搭戏棚做大戏并不是农历七月才有的节目,除了中元普渡,一年有3次观音诞,还有各庙宇所供奉神明的诞辰、庙宇落成日、入庙纪念日等都可请戏,人神共乐。“西江月歌仔戏”演的是闽剧,经常与台湾的歌仔戏演员合作,而戏班里固定的演员约有11人,侯俊辉指,之所以不能称作剧团,主要是人数上不符合团的概念,反之歌仔戏3个人就能演。
邻国歌台文化浓厚
戏台下的人潮今非昔比,戏班也得与时并进,留住观众。侯俊辉指,在这个年代演旧时代的戏,不得不追求精致,出场要有爆点,才能吸引目光。“剧本也要改变,以前都演朝廷戏、霸王别姬那类的,现在演到清朝甚至民初去了,连枪都出场了。”
回忆小时候,侯俊辉还记得戏台下总是挤满了人潮,而今这样的场面在大马不复可见。“以前没娱乐,电视台只有大日子有中文戏,而且还不是人人家里有电视机。现在的娱乐方式是在太多了,坐在家里,也有看不完的电视节目。”
不同于台湾政府一年资助戏班或剧团约30万至150万新台币(约4万至19万令吉),马来西亚戏班只能自强自立。虽说戏剧文化式微,唱戏和听戏的人都逐年递减,但本地华人仍注重风俗,请戏的团体仍是不在少数。
“西江月歌仔戏”一年的登台天数维持在280天至290天之间,农历七月一般上只休息一天或两天,八月则休息5天。他笑说:“演员都是没念过书的阿姨,也有一定的年纪了,要大红大紫,眼下看是不太可能,但没抽烟喝酒,收入绝对是够用的了,还有人把孩子都供进大学了。”
值得一提的是,邻国新加坡的大戏和歌台文化优越于大马,侯俊辉透露,在新国,有入场需付5至10新元(约15至30令吉)不等的场,但即便收费,也还是聚集了人潮,甚至有观众买吃的或封红包给演员。
专业一点,演得更久
侯俊辉自小就爱看戏,随著爷爷坐在戏台下,演员唱什么,他不必字幕,也不必旁人解释,全都听得懂。当年24岁决定开戏班当台主,身边人都不看好,“光是钱,就丢了近万,大家都以为我疯了。”他指,若现时要投资戏班,资金远远比当时更高,“以前是铁喇叭,现在是小蜜蜂(携带式扩音器);以前的麦克风是在台的两边的,走过去时,声音会大一点,走回台中间时,声音又变小了,现在的人哪里可以接受?”
音响系统和舞台灯光有一定的要求,演员的装扮也不能马虎。针对这一点,侯俊辉对台湾演员是由衷地佩服。“我和台湾演员也配合演出将近10年了,他们真的是国家级的演员。8个人登台一晚上,换40套戏服,这些戏服,在台湾有专人定做,都很华丽耀眼。另外,他们的化妆技术非常好,演员们的年龄和我们本地演员差不多,但化妆后,差别很大。”
侯俊辉指自己是外行人,不会唱戏,纯粹只是爱看戏,因此一开始时,也经常被演员欺负。而今,16年岁月悠悠过去,反倒是他开始“嫌弃”演员。“每次我称赞台湾演员时,那些40、50岁的阿姨就申诉‘老板嫌我们老’,但其实不是的,台湾演员有的年龄比她们还大,但她们懂得保持一个演员该有的样子,而本地阿姨们不注重包装,也没照顾身材。光凭这点,在专业度上,就有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