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亲眼目睹中风患者在进行复健时的痛苦,修读电子机械工程系的许康祥决定研发智能医疗辅助产品帮助中风病患。因为这个发心,他和团队用了一年时间研发及改良简易复健机械人,并透过众筹平台筹措资金,成功研发出简易复健机械人,达成上述心愿。
来自槟城的30岁年轻创客许康祥,早年是在工艺大学修读电子机械工程系,他对智能机械人设计及研发有浓厚兴趣,在思考著未来要如何善用所学技能及知识之际,因缘巧合下接触了大马中风协会。
当时,他在该会看到一名年轻中风患者在痛苦的进行复健,深深感到震撼,他看到中风对病患的伤害,有了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的决心。
许康祥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提起这段促使他展开众筹研发智能医疗辅助产品的原因。
他透露,原本目标是打算毕业后到名气大的公司任职工程师,但有了上述方向后,他毅然决定投身不熟悉的医疗领域,希望透过本身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帮助中风病患。
“我与两名同学及电子机械工程系大学教授开始合作研发智能医疗辅助产品,当中最大的挑战并非资金,而是我们对医疗领域都是外行人,因此只能与大马中风协会合作,透过他们的指导及建议,开始研发能帮助中风患者的医疗辅助器材。”
他说,作为建议及指导的回馈,该团队所研发的产品将会送给该协会使用。
“一开始资金来自大学的研究金,当时是2013年,我们终于研发首部简易复健机械人(Compact Rehabilitation Robot)的原型机。”
许康祥解释,这部原型机是以游戏方式,让中风患者进行重复性的简单手部动作,让患者的脑部神经熟悉上述动作。由于具有游戏性质,不但可鼓励患者复健,也大大减少复健人力及时间。
“一般上,当病患才刚开始做重复性质的简单手部复健运动,是需要有复健师在旁指导,但由于刚开始做肯定有难度,这会打击他们的信心。这部智能医疗补助器材,就可以更有效率让患者完成复健运动,无需复健师在旁指导,简单易用。”
他强调,这部器材还是无法取代复健师,只是简单的手部复健运动辅助器材,让复健师能腾出手去协助及指导那些病情更严重的中风病患进行复杂的复健运动。
许康祥透露,随著大马中风协会及病患开始接受这部简易复健机械人,也提出种种改良的建议,他与团队们用了一年时间改良与募集资金,毕竟研发及生产需要更多的资金,最终透过pitchIN众筹平台,2014年正式对外众筹。
“一开始的目标只是募集5000令吉,我们在一周内就达到目标。但由于这个众筹平台的募资期限为一个月半,我们最终成功筹获2万7599令吉。”
2014年,许康祥与团队合资成立Techcare Innovation私人有限公司,开始研发其他医疗辅助器材,如今朝向研发智能运动器材方向。
逐渐转向研发智能运动器材
除了多次改良简单手部复健机器人,许康祥与团队推出智能平衡板(FIBOD)。
该器材功能主要是协助一些日常生活中因工作或运动造成伤害而失去平衡者,测量他们身体平衡系数,也协助矫正。
“公司产品研发的方向慢慢从医疗辅助器材转向智能运动器材,顾客对象也从原本的本地复健中心,成功拓展至国外,主要是体育学校、医疗机构、复健中心及一些病患。这些国外顾客来自中国、印度、泰国及英国等。”
为了掌握有助于研发新医疗辅助产品的知识,许康祥后来修读工艺大学生物医疗工程系博士学位,一读就读了4年,在2018年成功考获博士学位。
“这段时间除了继续修读博士学位,我也积极向一些医疗学者或业者学习,充实医疗知识,同时也与团队积极研发更多医疗辅助器材,当中并非一帆风顺,虽然研发了几十种产品,但真正成功的也只有几种。”
鼓励善用知识回馈社会
“很多人认为创业与研发一项新产品不容易,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目的。你所学习的技能与知识是否能帮助社会。”
许康祥鼓励,掌握技能知识的年轻人加入他们的团队,继续善用自身的知识,对社会做出贡献。
他说,随著科技日益发达,只有心学习,一般上不会太难,但也必须要有一个方向,尤其是好的方向更为重要。
他不排除,未来会进行第二轮的众筹募资,以便将研发脚步扩大到更多领域,让更多人受益,造福社会。
【Techcare Innovation 私人有限公司】
创立年份:2014年
创客:工艺大学机械工程系及生物医疗工程系毕业生,与同学及导师一同创业,研发智能医疗补助器材,帮助有需要的病患。
经营模式:透过与大马中风协会合作,采用该会建议,研发及改良医疗辅助器材,再回馈给中风病患。此外,也研发其他智能运动器材售卖给本地及海外的体育学校、医疗机构、复健中心及病患。
首轮众筹:2014年5月1日
创投资金:5000令吉,一周内就达到目标,最终成功筹获2万7599令吉。
第二轮众筹:暂无
公司规模: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