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讯)随著华人新村人口老化,年轻人回乡次数渐少之际,社区营造推手刘德全推动“地方创生”,让村民关心起公共空间。
他说,让年轻人对家乡产生感情,回流新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他表示,要年轻专业人士回流乡镇不容易,因为大部分者背著庞大的车房贷,身不由己,因此,若新村找到本身的定位,自然出现商机且能引进资源,年轻人也愿意回流。
“不要说年轻人到城市发展不回来,对他们来说家乡像民宿,当学生时只是来回家里与学校及补习中心,对土地及家乡故事背景没有连接及情感,回乡可能只是探望父母而已。”
他对《马新社》说,当务之急是开始播种,让年轻人走出家门接触地方风土人情,丰富他们的生命及视野,日后才有找到回乡发展的理由。
商家居民需合作
刘德全也是居銮市议员,近年来积极推动居銮社区规划及柔州其他新村改造工作;他也是大马首个中文分享会TEDx茨厂街今年的主讲者之一。
他以居銮独立公园为例,他在2013年迁居于此,发现当地人集体回忆的公园荒废多年,甚至可用“镇上污点”形容,因而萌生改造这公园的念头。
翌年,他趁著举办居銮节后,号召当地人包括年轻人大扫除后巷,说服他们顺便清理独立公园,更让年轻人向邻近商家借水桶清理喷水池,打破居民之间的隔阂,也把商家变成共同创造者。
这座公园清理后,顿时成为居民话题,且引起当时的州政府关注,拨款提升公园设施及修建喷水池,如今,独立公园再次成为地标,居民重新回到公园野餐看日落。
刘德全今年透过马来貘流浪计划,制作43只马来貘造型书箱,内部装了30、40本精挑细选的书,让年轻人护送它们到不同偏乡,除了带动阅读风让新村小孩有新书看,也让年轻人感受偏乡的美,对土地产生感情。
“现阶段只能用外包方式,如果乡镇缺乏建筑师、绘本绘画、撰写新村故事的人,就给资金请他们周末过来,填补新村需要的缺口。”
创意活动有助实现目标
社区经营推手刘德全认为,在社区发展基本建设或办活动须有创意及能实践订下的目标,否则动用再多拨款和资源也效果不彰,甚至等同扰民。
他接受《马新社》访问时直言,不管是前朝或当今政府,很多时候地方政府及州议员对社区发展没有方向,停留在修水管、修马路或砍树,每个社区看起来没两样,找不到差异性及特色。
“我们的一些公园及民众会堂基本上是荒废的,建设之前没有咨询当地村民。发展商及地方政府用一套很规范的模式做,建好没人使用,也没人会珍惜,这情况一直在循环。
“大马的公园大同小异,巴刹也一样,为什么就不能颠覆传统建有美感特色的巴刹?你要做就要打破几十年来既定想法和习惯。这需要很大毅力,可能得罪很多人,不是每个人愿意改变。”
社区营造需要剧本
刘德全曾在台湾念大众传播,后来到北京电影学院修读导演系研究生,过去所学会的电影制作及执导能力,对他推动社区营造有很大帮助。
“社区营造就像一个剧本,作为导演,看哪些东西可以小题大做,哪些可以激起群众情绪与投入感,也要顾及美学造型。当能抓对切入点,你端出来的东西很容易受到关注。”
他强调,要进行社区营造必须懂得“蹲点”,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用他们视角规划适合村子的活动,才能让村民愿意配合及积极参与策划。
“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我刚好大学毕业,跟著大队到石岗村灾区蹲点,协助灾后重建工作。在当地住了3年,与灾民同住民众会堂、货柜屋,那时学会社区营造要懂得蹲点。
“当时很多学者专家申请到灾区做社区营造,每周末带研究生硕士生穿得光鲜亮丽到灾区开会,进行很学术性调查,做与村民需求有差距的东西,当天结束就回去,下周再继续。这是没有对话空间,村民是不会理你的。”
激活新村人情味 村民投入是关键
近年来许多老乡镇流行起壁画或特色景点吸引人群到来打卡,试图激活新村,然而这与恢复昔日新村热闹及人情味画面还差一大截,究竟如何能让新村重生?
社区营造推手刘德全认为,旅游造景永远不是地方重生的目标,因为游客来来去去不会久留,反之应该“造人”,让全村人全情投入及关心起自己的社区才是关键。
他对《马新社》说,很多老村民已放弃自己的新村,甚至不希望年轻人回乡发展,觉得被城市淘汰的人才回来村子,要带动全村办活动更是困难。
他以柔佛州东甲县的玉射新村为例,去年敲定要借由举办别开生面的中秋晚会,逆转玉射新村被岁月遗忘的窘境,但一开始困难重重,包括村委会缺乏创意活力及村民的冷漠,让他一度想放弃。
当他把团队进驻当地,不顾一切清理隔开新村与麻坡河的一块河畔荒地作为中秋晚会场地时,袖手旁观的村民渐渐被他们的行动打动,自动自发协助清理,让这在柔佛州独有港督制度下存在的新村重新与麻河连结。
他和团队设计各种高难度的制作如巨型兔子造型灯笼、月球造景的水上舞台,让全村集体动员为完成一件事而努力,最终成功完整各种不可能任务,甚至成为柔州最抢眼的中秋晚会。
“活动结束后,如果只有筹委会清理,那是失败的。玉射村民隔天动员清理现场,显示这次活动是成功的,他们是自觉自发,愿意站出来,所以社区营造是造人,不是造景。”
最让他欣慰的是,玉射村民开始关注公共空间,今年自行筹募1万令吉重建旧新码头,甚至带动周边新村小镇村民思考如何也能让居住地方变得不一样。
他提醒有意办社区活动者,主角是村民,策划者应该退到后面,自己想法最多占50%,其馀想法必须来自村民,并包容他们不完善之处,让他们有进步的空间。
自小在霹雳州爱育嘉拉新村长大的刘德全希望看到更多新村能恢复活力,重新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