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本地文化以及艺术领域发展,受到大马填鸭式教育制度以及政府在推广工作上执行力不足拖累,导致本地艺术家难以与国际接轨,也容易埋没孩子的天赋。
在维也纳Hummel音乐协会担任会长的刘蓓韵表示,本地家长若是有意栽培孩子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学习音乐,则需提前规划,当中包括自小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
“在欧洲,当地有‘10岁定终身’的说法,几乎所有在维也纳学音乐的年轻人,在10岁、12岁,甚至最迟15岁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未来是走音乐这条路了。”
她说,奥地利的小学是从7岁念至10岁,11岁起便得开始报读高等中学。其中维也纳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地有不少专业的音乐或艺术类的高等学院。无论是外籍人士、男女,甚至是多元性别的学生比率都十分均称。
“曾经有人说过,学医要7年,可是学音乐从5岁就要开始掌握音乐基础,所以投资的时间是很长久的。”
国外艺术科系多元
她坦言,本身虽然已经在台湾辅仁大学完成音乐系课程,然而到了维也纳国立音乐艺术表演大学,重新修读的科目依然非常多。也因如此,她强调,欲前往当地修读音乐科系的学生,除了天赋以外,音乐基础也至关重要。
刘蓓韵在周二(18日)晚在隆雪华堂诚毅厅参与艺文教论坛系列第一场,主题为广谈国内外艺术教育的实践的讲座时,如是表示。
著名音乐学校维也纳儿童合唱团每年约有3000名学生,惟她认为该数字对大马人来说可能很多,然而对当地人来说则不然。因奥地利政府投入在教育或是音乐栽培的资源非常多,当地人享有的教育福利甚至延长至大学。
她举例,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大学还包括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大学(德语:Universitat Mozarteum Salzburg),而当地的音乐学校科系除了专业,内容也很广泛,不局限于专修乐器和声乐,同时也提供音乐性质的教育及艺术等科系,十分多元化。
她也补充,在迈入正规大学之前,学习德语,也是前往欧洲修读音乐系必备的项目之一。
填鸭式教育阻艺术发展
马来西亚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音乐与表演艺术系韩籍高级讲师河尚佑直言,亚洲填鸭式教育延伸至大学,她更以韩国和美国两地的音乐或艺术大学举例,前者注重于循规蹈矩的课程教育;而后者则专注于舞蹈和音乐的认知和基础发挥。
“我以前在梨花女子大学修读舞蹈系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相信亚洲很多国家的教育体系也是如此,即教授负责授课、指导和灌输,(学生)不能争论、不能反驳,只能吸收。”
她称,该科目毕业生在韩国面临无业危机,有者苦熬了10年才拿到授课资格;甚至有同科学姐至今仍是自由工作者。
直到前往美国修读约6年的博士课程后,河尚佑在2年的基础教育下,仿佛解答了其多年对于本身专业的疑问。不过,她始终认为,因著亚洲人的独特文化以及传统舞蹈,故亚洲人在诠释文化舞蹈时更能得心应手。
她坦言,一般的韩国孩子,在3至4岁便开始音乐活动。惟,大马在舞蹈项目上得到博士学位的本地生仅有5人。她解释,本地人生活务实,需要寻找生计,故通常无法参与全职课程,只能“半工读”,也间接拉长了毕业时间。
国内少有纯艺术大学
国家艺术文化遗产学院(ASWARA)研究所副所长黄爱明直指,本地政府部门及公立学校管理层的执行力不足,拖慢了推进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
她解释,国家艺术文化遗产学院是国内少有的纯艺术大学,就连学费也相较一般艺术学院廉宜。但对于拥有丰富多元文化的大马人来说,却很是陌生。
缺乏用心埋没人才
她续说,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层内部问题,其次则是整体的教育制度,以及有关当局宣导不足而致。
她举例,公立机构无心去探索更多的表演艺术形式,比如戏曲方面不单只有粤剧,或只邀约同一个粤剧团体表演。
另一方面,她指出,过去的艺术学校多数是在大专院校旗下的科系,最终在第九大马计划下,政府拨款在东西马各别成立一所艺术学校,并于2007年落实。截至目前,全国已增加至5所艺术学校,分别分布在沙巴、砂拉越、吉隆坡、柔佛和霹雳。
她分析,国内文化以及艺术领域的推广工作,面对资源分配、官员行事作风以及领导能力不佳等问题,故她也希望,新政府接手后,可以把相关风气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