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1日讯)隆雪一带有不少的公益厨房,定时派发食物给贫穷家庭和街友,但公益厨房是慈善团体,需依赖社会大众的捐助,今年大部分的团体都面对减少捐助问题,并预计明年情况会更加严重,因此该团体仅能变通,以确保慈善公益可持续进行。
社区关怀服务机构总监吴小玲表示,从去年开始,机构获得的固定赞助就减少了一半,大部分合作企业坦言经济不景气,自身难保,加上做善事属“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并非必要花费,因此越来越少赞助。
她说,往年经济好的时候,一年可拿到赞助经费约20万令吉(涵盖金钱捐助和食物捐助),现在一年则不到10万令吉!
“我们以2个方法继续推动‘食物银行计划’,首先是寻找‘食物制造商’,例如菜农、蛋农或食品制造公司,因为他们在生产期总会有过剩的食物,或即将到期但是仍可安全食用的食物,拿去丢掉也是浪费,倒不如捐出来作慈善用途。”
她认为,向食物制造方索取赞助,其实是双赢方案,既能解决产品过剩问题,也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比向其他企业索取捐款再购买食物的做法,来得有效率和省钱。
“我们也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合作,交换彼此的资源,例如老人院时常收到太多米粮,但并非所有长者都能食用,因此我们会交换彼此的‘不适用’资源,确保物尽其用。”
选择经济食材
她说,食物银行计划尽量购买最基本的粮食或原食材,价格便宜也实用,例如米、米粉、豆类或马铃薯等,毕竟加工后的食品比原食材贵3倍,也未必实用。
“我们的食物银行计划从2013年开始,只要家庭总收入在1000至1500令吉以下,就可列入受惠范围,每月获得赞助价值约70令吉的基本食材,目前在巴生谷和彭亨州有200户家庭固定受惠,每月需要1万令吉左右(包括食物银行和金钱援助)。”
“坦白说,这几年的经济的确很差,以前大部分是印裔家庭需要援助,现在几乎涵盖各族群。原本每月领取一次的食物,有的过了3周就再次上门求助,希望可以取得更多食物,因为收入根本不足以应付开销。”
Pertiwi Soup Kitchen成员莫妮玛表示,预计明年赞助的情况将更加少,从今年中开始,发现很多赞助人,主要是赞助面包、矿泉水或饼干,这都是较为经济的物品。
她坦言,该公益厨房是属于大型类别,一般上会准备500份食物,但在缺少赞助的情况下,他们就必须懂得变通,以便可持续派发足够的分量给受惠者。
“我们会更换菜单,选择较为经济的食材,如鸡蛋和蔬菜。或许我们在准备肉类或鱼类时,就必须切小份一些。”
百物涨价 寻求组织合作
社会人士的捐助减少,同时也需对百物涨价等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公益厨房办活动的艰难程度。
Dapur Jalanan成员柏万表示,今年捐助的确减少了,即使是捐助面包的赞助人也减少了!“虽然我们还是会收到金钱的资助,但在百物涨价情况下,我们可购买的食材也相对减少。我们也和数个非政府组织合作,大家轮流准备食物。”
另外,重生团契社会关怀主席潘志浩表示,该团体除了每周一会派发饭盒给街友外,周二至周五都在中心煮饭给街友,让他们上来中心吃。
“去年有2至3个团体会捐助给中心,但今年只有1个团体捐助。还有另外一个团体是固定每月捐助。虽然捐款变少了,但中心的主要来源为筹款,因此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