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5日讯)每当进入雨季之际,泥石流失、滑坡或土崩事故偶有发生,连带而来的负面影响,包括人命伤亡、受到威胁、塞车等等,已成为市民隐忧;为此,吉隆坡市政局斥巨资,积极展开高危斜坡地段的修护工程,以期能够在明年将“高风险斜坡”的意外事故,降至零点。
我国属多雨水国家,就算不是雨季也经常会下大雨;过去数年间,隆市区内也曾多次发生“雨后土崩”事故,如2012年杪,武吉斯迪亚旺沙路旁的斜坡发生土崩,导致山下其中一户民宅面对严重损坏。
在2013年5月,连日豪雨使咖啡山范围内如安邦路和咖啡山路发生土崩,造成路边、排水系统和斜坡防崩墙都出现损坏,更掩埋了7辆车子。
有鉴于此,隆市政局在2013年,从公共工程局手中接下联邦直辖区的斜坡维修工程后,不仅免除了繁文缛节,亦在同年推行吉隆坡斜坡资讯系统(KuLSIS),更有效地管理和防护斜坡。
60%为私人地段
吉隆坡公共工程及排水组主任拿督陈庆祝受询时指出,根据吉隆坡斜坡资讯系统(KuLSIS)显示,目前,联邦直辖区内共鉴定了有3299处斜坡,而土崩高危地段的斜坡就占了620处。
他说,斜坡的等级之分,从第一至第四阶级,如第一至第二级的斜坡陡度皆少于26度,第三级为26至35度,至于第四级则是35度以上。
“在联邦直辖区共3299处斜坡中,高度皆超过5公尺,部分甚至高达16尺高。”
他表示,在上述的土崩高危地段的斜坡中,共有将近60%为私人地段,另269处(约40%)则是政府土地。
“在吉隆坡11个国会选区中,泗岩沫地区拥有最多土崩高危地段,共有219处,其次为班底谷(116处),以及敦拉萨镇(76处)。”
“数据显示,这些土崩高危地段都集中在武吉东姑、双溪本查拉及武吉斯迪亚旺沙。市政局将动用政府及道路拨款,进行斜坡的巩固工程。”
不过,他说,倘若斜坡属于私人地段,市政局将发出通知予地主,指示后者自行聘请顾问及承建商,展开修复工程。
“地主须向市政局提呈修复工程的计划书,一旦获得批准后,即能动工。”
修复方式因地质而异
吉隆坡公共工程及排水组主任陈庆祝表示,造成土崩的因素,涵盖斜坡陡峭度、斜坡土质疏松、无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欠佳所致。为此,市政局将胥视地质,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
“举例,当下雨时,斜坡的排水系统因被枯树阻塞,雨水入侵使泥土流失,导致斜坡土质疏松,造成土崩。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清理或修复排水系统。”
“其余的修复方式,还包括利用泥钉、钢骨水泥、混凝土、‘豆格板’(Grid Bean)及其他材料充作挡泥墙,禁止泥土倾泻,造成土崩。”
此外,他也表示,为了顾及公众安全,市政局从2013年至今,共耗资1亿1787万1461令吉,展开94项高风险斜坡的修复工程,另有10项工程目前仍在进行中。
“其中,市政局在今年共完成了28项维修工程,另有10项工程仍在进行阶段,当中包括京那峇鲁路旁的斜坡。”
他补充,斜坡的安全指数必须超过1等级,才能为之安全,然而,经市政局采取修复工程后,这些土崩高危地段的斜坡,都已达到1.5级。“因此,危害公众安全的土崩意外,也会随之降低。”
“这是因为,自KULSIS该系统推出后,我们从‘被动’转为‘主动’,即根据系统作好高风险斜坡的修复工作,以防患土崩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