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9日讯)人类每天的日常生活生产大量垃圾,其中尤以厨余的湿垃圾数量大得惊人,在大马,一些家庭的湿垃圾甚至可高达60%,专家认为,垃圾分类只是一个开始,从生产线上加强产品的耐用性,以及多制造可回收的产品,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达致减少垃圾的效果!
环境工程教授和环保专家陈嘉庆博士指出,亚洲人和西方人不同,西方国家习惯进行各种垃圾分类,反之大马只是单纯地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而且家庭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所生产的湿垃圾数量非常庞大,不过要视各别家庭的情况而定。
他举例,尤其在榴莲季节来临时,家中的湿垃圾更是大得惊人,往往也是地方政府最感到头痛的时候。他认为,人民在做垃圾分类的同时,也应该转变现有的生活模式,提倡绿色生活,包括不把带壳榴梿买回家,而是直接在榴梿生产地享用或打包。
“此外,热天时想买一些椰子回家,但同样会给家中制造很多湿垃圾。其实,椰水和椰肉可以选择装在可回收的瓶罐中,然后再卖给消费者,借此种种来减少家中的湿垃圾量。”
他指出,虽然这农产品在包装下也会产生垃圾,但所占的垃圾量,没有比榴梿或椰子本身的垃圾量多。而且,榴梿壳因为不能压缩,一般都很难处理。
蔬菜根可制肥料
“我看到不少早市售卖的芫菜和蕹菜等,并没有把根部切除,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其实,应该切除芫菜和蕹菜的根部,以用作农场肥料用途之余,也能减少湿垃圾的数量。”
陈嘉庆博士是在今日接受《东方日报》记者访问时,如是表示。
他直言,如果家中的湿垃圾量非常庞大,很可能会造成垃圾分类的效果不大,因为湿垃圾最终还是会被送往土埋场或其他地点。尽管如此,政府还是必须尝试去推动垃圾分类。
“除了垃圾分类,强制规定商家在生产线上加强产品的耐用性,以及多制造可回收的产品,也是减少垃圾量生产的方法。”
他认为,大马可以效仿非常重视垃圾分类的德国,据知该国的政府有规定,由商家生产的消费产品如鞋子,至少要有5年以上的耐用性,因为产品耐用性越高,就越能够减少废料的产生。
“而且,商家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必须秉持多生产可回收物的概念,尤其是电脑电子产品等。”
他说,如今雪州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也不适合开辟更多的垃圾土埋场,因此,通过环保方式来减低垃圾量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