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在接受《东方日报》电访坦言,在心理治疗和辅导的角度上,通过接触心理恐惧的“动物”、“对象”和“事物”,了解它们温顺的一面,的确在某些情况可能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但这并不是适合用在所有的动物及对象身上。
猫狗较易接近
“狗儿猫儿属于比较温顺和受到大众喜欢的动物,也比较容易接近,但若是豹、蛇、蟑螂或壁虎,就无法通过‘接触’来克服心中的恐惧。”
专家说,小狗和小猫看起来可爱又惹人疼,但有些成人和小孩子却觉得它们很可怕、很肮脏,只要在远处看到它们的“身影”,都会感到恐慌不已。
基于人们不懂得如何与小狗小猫相处,或者是曾经被它们攻击而产生恐惧感,如果不能够识别哪些动物对自己是危险,或者是没有危险,不仅不利于小孩的身心健康发展,就算成人也会一直持续这种恐惧。
至于天花板上的壁虎或是在沟渠旁的蟑螂,相信不会有人想通过“触碰”它们,来“战胜”心中对它们的厌恶和反感。
担心受到攻击
除此之外,临床心理医师梁惠美表示,从心理角度而言,要排除心理障碍,通过接触、面对心理面所害怕的对象(动物),是战胜恐惧的最好方法,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
同时,她说,通过抱抱小猫小狗,看到它们温顺和可爱的一面,渐渐的,心理对它们的害怕会慢慢消失或减低。但不是所有动物都能透过“接触”来克服对它们的恐惧。
“对动物恐惧的共同点,就是人们害怕它们会突然冲过来攻击自己,比如人们害怕和担心在天花板上的壁虎会掉在自己的头上,蟑螂突然‘起飞’的惊吓程度更是有过之而不及。”
她说,但这些恐惧都不需要通过触碰来“战胜它们”,只要能做到“控制”它们,明白到它们通常会自己逃之夭夭,而不会“故意”攻击人类。
“比如不是所有蟑螂都会飞,它也不会故意去接近你、壁虎也不会无端从墙上掉下,它们其实不会对人们发动攻击,而这些认知,都需要去了解才能真正克服心理的恐惧。”
让孩子养小动物培养责任感
游戏及沙箱表达艺术治疗师黄晋亮说,鼓励现代父母让孩子饲养小动物,让孩子从中学会照顾小动物时,培养出责任感和爱心,有助于孩子们成长。
他说, 许多孩子会害怕动物,多数因为不了解动物,及未曾和它们相处,父母不妨透过让孩子饲养小动物开始,让孩子与动物一同生活,把它们视为家庭成员或是朋友。
他坦言, 通过接触动物来克服心中恐惧的效果,不能一概而论,也因人而异。但从心理角度出发,通过相处、图片和了解动物,确实能让孩子对动物产生好感和亲近感。
他说,只要使用正确对待方法,让孩子了解狗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小猫是可爱又惹人爱的宠物,当然,也需让孩子们懂得分辨什么动物会有攻击性,哪一种动物是不会。
“其实通过帮小狗冲凉和喂食,都能让孩子从中学习到如何对待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