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建议,要吃得健康,应该主张两大原则,一是尽量找天然食材来吃;二是学会查看食品包装外的成分和营养素标签。食物和食品不同,后者因为有经过加工,因此一般在包装外都可以看到成分标签。
营养师陈玉宝指出,如果要购买奶油(Butter)或人造奶油(Margarine),你会选择哪一种?她本身就会选购成分标签越少的食品。
她强调,在购买食品时,包装成分标签越简单越好(越少越好),反之标签越多就代表化学成分越多;一些添加剂会直接以学名注明,一些则会以代号注明,而这些代号,都是代表著不同的化学名称。
她表示,一个食品中,通常一个代号可能可以有5种化学成分,但因为是属于类型相同的物质,因此就被归类在同一个代号中。实际上,食品内的添加物,要比标签上注明的要多。
“这些列在食品上的标签,除了要让消费者对产品A和产品B做出对比外,也是要让消费者知道食品当中都有哪一些成分。”
“例如,金枪鱼(鲔鱼)的罐头食品有很多种口味,有辣味的、水性的或油性的,到底买哪一种比较好?一开始,我原先想购买辣味的,但却发现其成分标签最多,后来就改为购买水性的。”
别买山寨食品
她说,如今“假的东西做得非常真”,就像变魔术一样,一杯非纯正的果汁,为了要掩盖掉水果的酸度,会加入很多糖分,然后再加入色素,让其色泽变得鲜艳,并混入一些变得粘稠的添加剂下去,增加其口感。所以,她的建议是,果汁还是用现成水果榨成最好。
此外,营养师吴舒豪指出,消费者在辨识食品安全方面可以做的,就是先观察食品的价格;同样的食品但价格差得太多,消费者就要开始怀疑,厂商是否以其他添加物,来代替原有的食材。
他举例,就如一杯饮料合理的价格应该是在5至10令吉左右,但有的才贱卖1令吉,届时消费者就要特别小心。
他说,此外,就是观察食品是否太好看或好吃;如果食品的颜色看起来鲜艳,消费者就应该要怀疑里头是否加了添加剂;如果食品保存期过长,消费者也应该要去怀疑里头是否加了防腐剂。
“同时,消费者也应学看包装上的成分标签,虽然一些标签上,列明食品采用被允许添加剂如香精或色素等,但如果食用过量,一样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尽管,我们不能担保原厂的食品就一定没问题,但却比购买山寨版的食品更让人安心。”
本地食品包装标签不详尽
生物科技学系博士高祥威表示,大马的食品包装标签存在著一些问题,包括食品成分的标签字体太小,而且即使有标签,成分也是写得模糊不清,包括只写“普名”,例如只注明采用高蛋白面粉,却没有说明是哪一种面粉。“但在国外就不会如此,他们会清楚注明,食品成分主要采用哪一种面粉,是玉蜀黍粉、薯粉还是马铃薯粉等。”
他指出,大马包装食品,常常只简单注明“允许的附加色素”,但却没清楚注明是怎样的附加色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包装上应该注明适合食用的量是多寡。
分析标签水平低
“人们常说,鹌鹑蛋的胆固醇高,但要吃进一定的量才会造成高胆固醇,但消费者不可能一天内吃进100粒鹌鹑蛋。”
高祥威是于今日接受《东方日报》记者电访时,如是表示。他直言,目前大马子民还没有达到懂得分析包装食品成分标签的水平,他认为,政府在落实食物法令之际,也应该要教育人民如何看懂包装上的成分标签。
他说,目前在澳洲,凡有基因改造的食品,都必须被标签出来,但大马目前则未有强制规定。
他指出,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已在食品包装上,标签是否是基因改造食品,不过大马目前却未有硬性规定,食品包装仍停留在只标签食品成分和营养素而已。
“我认为,基因改造的食品的确需被标签出来,而我所指的基因改造,是指经过试验而成的基因改造,而非传统上的基因改造。”
他建议政府不妨效仿日本,据悉该国的日常用品,都会公布在官网上,而且进口至日本的小粒水果如红毛丹,也会被包装在盒子内,然后再附上标签说明。
他解释,成分和营养素被标签出来,除了让民众可以清楚知道食品的真正成分外,也可以让民众对其他产品做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