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区顾名思义就是森林区,是收集雨水的自然结构,亦有预防洪灾发生的功能,是现今社会不可忽视,必须强力保护的大自然环境。一般的集水区,主要分布在水坝周遭的森林区和河道上游,而面积庞大且保存完好的集水区,将让水坝储存到更多水源,并发挥更好的功效。
可惜的是,尽管如今不断降雨,但雪州一部分水坝,尤其是供应巴生谷60%地区水供的雪兰莪河水坝,水位却未能迅速上升。
林素芳指出,把集水区宪报颁布为森林保护区,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此举能避免集水区被任意更改作为其他发展用途;而且一旦原有的集水区部分被用作其他用途,必然将影响集水区的功能。
她直言,据了解,集水区突然被批准用作其他用途的案例,是可能存在的,包括砍伐树林、改为种植油棕树、橡胶树等,都是造成集水区不能良好发挥功效的原因。
减少无效益水
“当然,依照巴生谷现有的人口数量,政府的确应该再开辟新的水坝和集水区,但是要在寸土黄金的雪隆境内,找一片适合的地段兴建全新的水坝及规划新的集水区,却是非常艰难的事。”
林素芳是于今日接受《东方日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她说,在今年年头雪州发生水荒事件以来,该协会就曾建议中央政府,重新检讨现有的水坝和集水区功能。同时,该协会也曾呼吁雪州政府,务必把现有位于雪州7个水坝附近的集水区,宪报为永久森林保护区。
“我认为,雪州政府应该把雪兰莪河水坝的重担分散开来,因为只依赖一个水坝供应巴生谷60%的地区,万一此水坝出了状况,就会引发很广泛的影响。”
“若没记错,雪兰莪河水坝从2000年开始建立,2004年时建竣,换言之,此水坝已经用了10年,因此是时候要进行检讨。”
她说,而且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尽力降低无效益水的浪费(目前雪州有30%无效益水),否则规划再多的集水区,也是徒然。
气候转变 集水区设计过时
大马水和能源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潘永年指出,随著气候的转变,雪州的确有需要另辟集水区,以应付州内居民对水源的需求。
他说,雪州现有的集水区于二三十年前建造,相比30年前,我国的气候现已出现明显变化。
“因气候变化,雪州持续降雨的时间变短,而旱季却变得更长,所以有必要探讨是否有需要在雪州另辟集水区。其实,政府已拟定一份《国家水源研究报告》,而这份报告大约在2000年完成,也曾于2012年进行检讨。
“报告的内容,是针对各州水源进行调查,并针对需求拟定各项寻找新水源的计划,而雪州第二冷岳河滤水站计划,也是报告书中所提出的计划之一。”
他续说,报告也提及要在雪州另辟集水区,而且也鉴定几个适合地点。“毕竟报告是数十年前完成,所以,有必要再进行检讨,尤其针对另辟集水区一事,再做更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