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28日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应该会比2015年强劲一些,基本上符合长期成长平均水准。但正如IMF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所说,“回归强劲、同步的全球扩张仍难以实现”。IMF的经济学家预估,2016年全球经济成长3.6%,高于今年的3.1%,与1980至2014年的平均值3.5%相去不远。
前英国金融管理局(FSA)局长特纳表示,来年将差强人意,但他担心会爆发一场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因为欧洲和日本试图透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与就业,也就是以邻为壑,从贸易伙伴那里窃取经济成长。
概括而言,主流预期是:中国经济将继续减速;美国经济将继续以优于其他已开发国家的速度扩张。
而随著全球需求疲软,资金价格(利率)、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保持低档;耶伦、德拉吉和黑田东彦等央行领导人将成为焦点:联储局尝试提高利率,而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则寻求以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成长。
中国最大变数
2016年最重要的变数是中国,其GDP成长率在2015年第3季已跌破7%,是2008至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首见。
开发中国家极度依赖中国,他们的自然资源仰仗中国的购买力,但中国不再像过去有那么多基础建设的需求,且全球对中国产品的胃口并没有同步成长。面对艰巨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试图将内需打造成中国经济的成长新泉源。
IMF预估,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会从今年的6.8%下降至6.3%。这是可以容忍的,但看起来低于中国领导人10月时再次希望的“中高速”成长。
花旗首席全球经济学家波伊特更悲观:“我们认为中国周期性的硬著陆风险很高、且快速上升”。
波伊特警告,由于俄罗斯和巴西已陷衰退,中国经济的急剧减速可能拖累其他新兴市场,而富裕国家多半较不依赖对中国的出口,所以他们“自身不会出现衰退,但也只有更低速地成长。”
廉价石油是多数经济学家比波伊特更乐观的关键因素。虽然低油价重创俄罗斯和OPEC等产油国,但对于开发中世界的石油进口国是好事。美国等已开发国家当然也受惠,但燃油成本在他们的总支出中占比较小。
不幸的是,油价比中国经济更难预测,影响因素包括OPEC政治和中东局势等。
有一个理论说,油价2016年会跌破每桶40美元,因为供给严重过剩,且全球储油设施都已满载。看涨石油的人则认为,低油价会打击勘探和开采活动,足以造成供应短缺、推动油价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