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指出,始于次贷、重袭欧元区的全球债务危机现已波及新兴市场,崩溃对于经济增长的打击,将强于人们的预期。像韩国和新加坡一样,中国属于债务膨胀之后,陷入长时间的宿醉但没有心肌梗死的国家,有措施抵御危机,但这些措施同样也会削弱经济增长。
相比之下,新兴市场中的巴西、大马和土耳其,危机要严峻得多。
距离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已近10年。距离希腊无力偿债,而引发欧元危机已有6年。将这些事件联系在一起的是债务的快速累积,继而崩溃。
债务编年史的第3部正在徐徐展开。这一次的背景是新兴市场。投资者已经在抛售发展中国家的资产,但经济放缓带来的彻底痛苦还等在后头。
较穷国家的债务危机并不新鲜。在某些方面,这次危机不会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几次更为剧烈,当时违约频发、联系汇率断裂。
总的说来,今天的新兴市场汇率更灵活、外汇储备更多、以外汇计价的债务所占比例更小。尽管如此,债务崩溃对于经济增长的打击将强于人们的预期,即便美联储开始加息,也将削弱世界经济。
债务预言纪事
在债务三部曲的全三卷中,危机周期都始于资本洪流跨境涌入,压低利率,刺激信贷增长。
在美国,过剩的全球储蓄(很多来自亚洲)涌进次级房贷市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欧元区,节俭的德国人为爱尔兰的房市热潮和希腊的公共支出提供了资金。
随著这些富裕国家泡沫的破裂,利率降至历史低点,资本流向改变。钱从富裕国家流往较穷的国家。
这个方向至少是正确的。但这又造就了另一场狂欢,贷款太多太快,企业把大量的借款都投入草率的项目或是购买价格虚高的资产。
总体上,新兴市场的债务已由2009年,占GDP的150%,增至195%。企业债务由2008年不到GDP的50%,猛增至约75%。过去4年,中国债务占GDP比例已经上升了近50%。
现在这样的信贷繁荣也走到了尽头。中国增长减缓和大宗商品价格疲软令前景黯淡,即使更强劲的美元和美国的加息规则,阻挡了廉价资本的洪流。
接下来要清算了。有些债务周期以危机和经济衰退告终,比如次贷崩溃和欧元区的痛苦。
其他的债务周期仅导致增长减缓,因为借款人停止投资,而放款人四处寻求保护。
新兴市场的信贷膨胀规模之大,注定会带来严重后果。那些私营部门负债增长超过GDP20%的国家,在借贷高峰期过后的3年间,GDP的增速平均减缓了约3%。
但是,还有多少痛苦等在前面还取决于当地因素,从已采取的汇率调整的程度,到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