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届全国大选中,民联打出的“改朝换代,告别腐败”的口号确实在选举中刮起了一阵强风,并创下了在野党历史上的最佳成绩,夺下89个国会议席和52%的总选票。然而这样的成绩并没能绊倒拥有选区划分和乡区优势的国阵,而随著伊党的分裂和民联的解散,改朝换代的步伐似乎变得更加沉重,国阵在强大的国家机器辅助下,几乎可以在多数乡区和东马土著区让在野党惨败。因此,如何打入乡区自然就成为了本次大选的焦点,同时也成为了改朝换代所必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无论是国阵,希盟或伊党都把希望放在了乡区,执政或改朝换代或成为造王者都离不开乡区这个主战场。对于国阵而言,半岛马来乡区和东马土著区是最为重要的铁票仓,若失去两者其中之一都将意味著失去政权的风险,因此在上一届大选接连丢失了华裔选区和混合选区后,可以预计的是国阵这一次将会把大量的资源投入乡区,以稳住乡区对于国阵的支持,并强打种族牌来保住乡区巫裔的支持率。
另一方面,伊党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在与民联分家后,城市选区对于伊党而言已经大多沦为黑区,反而是乡区依然有突破的机会,伊党即使与国阵和希盟在乡区展开三角战,伊党依然能靠其多年来在东海岸的优势来保住实力,而且在与行动党和公正党结束合作关系后,伊党的立场变得更加的宗教化,对于穆斯林选民而言,伊党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其基本势力不容小觑。
在希盟方面,想要促成改朝换代,就必须进入拿下乡村选区,但打入乡区的难度极高,尤其是乡区选民在执政党多年的影响下,一来对于政府产生依赖性,二来受到国营媒体多年的宣传,视在野党如洪水猛兽。此外,执政党的种族言论和恐吓如国阵下台后,国家将会被其他族群控制或大马将变成基督教国家等言论,是造成多元种族政党始终攻不下乡区的一大原因。这时土著团结党的出现正好补充了这个政治空缺。
本次大选,希盟把敦马哈迪这位铁腕强人指定为过渡首相人选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剑指乡区马来选民的支持。而土著团结党本次也背负著重大任务,除了要为在野党攻破乡区以外,同时这也是土著团结党的存活之战,若本次大选不胜,该党有泡沫化的可能。随著土著团结党的加入,确实加强了希望联盟在马来乡区的胜算,而且在伊党也沦为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希盟也非常需要加强其整体实力,但作为替代政府,以敦马哈迪为首相人选的公布随即引起了舆论的抨击。
共同承受舆论抨击
马哈迪作为希盟的过渡首相人选确实使整个希望联盟受到了攻击,尤其是必须为敦马过去所犯下的错误共同承受舆论的抨击,毕竟昔日的铁腕首相,将可能成为下一任首相,如此的结果相信也是不少曾经在敦马执政下的受害者所不能接受的事实。然而历史不能被掩盖,敦马过去所做出的错误确实也应该要受到谴责。
但就实现而言,国内在野党现今所面对是一个霸权政府,而且就连最佳首相人选的安华也已经身陷牢狱,因此若本次大选没能成功促成改朝换代,那下一个五年的国内政局将会更为压迫,而可想而知更多的在野党领袖,将受到牢狱之灾,在野势力将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无论敦马成功当上首相或纳吉继续连任都少不了反对的声音,但对于首相权力的限制,至少希盟和国阵拥有本质上的差别,尤其是议席分配上,杜绝了国阵式的一党独大。除了诚信党以外,希盟各成员党议席分配平均,这也代表著就算希盟成功入主中央政府,各盟党也能够互相监督和平衡首相的权利。毕竟任何一个盟党的退出都有可能让政府垮台,而且弱势政府的危机感更能够产生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其实选择政府的权力一直都在选民的手中,而监督政府不应该只沦为政党的职责,反之每位大马人民都有责任去监督首相和政府的运作,无论政府是来自国阵或希盟,人民都不应该盲目的遵从政党的指示,因为真正两线制的概念是为了给人民更好的选择,而改朝换代的希望,永远也只能源自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