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日讯) 50岁破产妇未经批准在洋房饲养多达79只狗,也没有为狗植入微晶片,为此被控上法庭,面对100项控状,被判罚款2万1500新元(约6万8345令吉19仙)。
被告茱莉亚摩斯(50岁)共面对100项包括抵触动物及飞禽法令及违反相关条规的控状,她周三承认其中28项,馀项交由法官下判时一并纳入考量。
案情显示, 国家公园局属下的动物与兽医事务组于2022年6月接获律师事务所转达银行的回馈,指被告居住的私宅内饲养大量犬只。由于被告丈夫房贷违约,法院已著手收回住所。
当局首次上门检查时,发现屋内竟有65只未经批准饲养的狗,主要为贵宾犬混种,远超私人住宅最多只能饲养3只狗的规定。当局之后多次提醒被告,须为狗植入微晶片,以便识别与追踪。
当局在2022年四次上门检查,也一再要求被告为狗植入微晶片、为犬只绝育并重新安置,但她始终无视指示。因饲养的狗未绝育,其数量在两年间从65只增加到79只。
被告曾声称将随丈夫移居迪拜,并会把全部79只狗一同带走,以此拖延没有按当局的指示行事。然而到了2024年初,她的搬迁计画毫无进展,也未为狗狗植入晶片。
调查也显示,她自2023年7月尾已宣告破产。
2024年5月,公园局下令她在90天内完成微晶片植入,但她以缺乏资金及即将出国为由继续拖延。同年9月,兽医上门检查时发现仅8只狗已植入晶片。兽医当场为61只犬只完成植入,但因微晶片用尽,剩馀的择日处理。
动物与兽医事务组最后为71只狗完成微晶片植入,费用逾1400新元(约4450令吉38仙),但被告分文未付。随后,律师事务所通知公园局,被告丈夫及家人因驱逐令须在2024年10月底前搬离;银行基于同情,宽限至2025年1月。
今年4月,被告因欠租被迫紧急搬迁,同意让当局安置37只狗,动物福利组织协助完成安置。然而,被告之后拒绝交出剩馀的狗,声称绝不妥协。
今年7月,公园局没收其馀的狗,最后52只狗成功找到新家,另有3只在被告取得有效执照后归还。
动物福利组织“为动物发声”早前在面子书发布贴文称,大部分的狗已被妥善安置,身体欠佳的仍由组织照料。
被告的一名邻居称今年4月16日开始,看到执法人员数次上门,按门铃却没人开门,后来还看到有七八只狗被带上轿车。
另一名邻居受访时指,单位只住著被告和丈夫,但他们今年6月就已搬走,不知去向。
“我们以为单位只有四五只狗,每次都听到楼上有狗吠。”
据了解,被告和丈夫之前住在另一间私宅,随后才搬来该处。
被告未通知当局便私自转移犬只,甚至拒绝透露新住址。
尽管公园局反复询问,她只声称将搬到荷兰村一带,却始终未提供具体地址。最终,当局发现她携家人与犬只一同搬离,却仍拒绝透露新居所。
直到今年4月,公园局依据公众回馈,才查出她将狗儿们安置在三巴旺华克哈山一处出租屋内。
控方指出,此案规模和严重性前所未有,被告律师则表示被告的行为全是出于对狗的爱。
控方表示,尽管当局在两年内进行了四次检查并多次沟通,犬只数量却不降反升。被告屡次不遵守指示,因此促请法官判处她2万1500新元至2万6500新元(约8万4239令吉42仙)罚款。
被告的代表律师则称,被告行为虽显得极端,但完全是出于狗的热爱和关爱,并未造成实际伤害或损失,恳请将罚款降至1万5000新元(约4万7682令吉69仙)。
法官指出,无论是犬只数量,或是被告持续违法的程度,此案都属史无前例;不断增加的犬只更对公共卫生及动物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