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对于明年2月的北京冬季奥运进行外交抵制,外界评估象征意义大于实质;但美媒报导,国家队运动员面临难题,到时受访被问到相关议题,怎么回答都有人不高兴。
美国政府7日宣布,运用外交手段杯葛北京冬奥,不派官员出席但允许运动员参赛。
中央社援引《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即将出征的国家队运动员陷入两难困境,因为他们在冬奥期间,一定会面对记者,被问有关中国及人权问题,不管怎么回答都会得罪人。
运动员面对生涯重大赛事时,总是希望摒除一切杂音,把注意力放在备战比赛上,但今年出征北京冬奥的美国代表队成员,将面临不少杂音缠身。
报导指出,运动员保持沉默或是迂回回答,可能招致人权团体的批评;但若发言太多,也可能得罪主场观众、影响自身表现,甚至在商业代言上承担不良后果。
报导指出,尤其11月发生彭帅事件后,美国政坛不分党派的民意代表都很关注美国运动员到时在中国比赛时的安全,建议选手若是害怕,宁可沉默,也不要招来任何不良后果。
运动员面对场外压力
运动员面对麦克风访问时的场外压力,最近在美国滑雪明星雪佛林(Mikaela Shiffrin)身上已经出现。
今年3月杯葛北京冬奥的呼声高涨时,她说去北京比赛已经变成道德良心与运动员职责之间的抉择;但她近日在加拿大比赛,被问对彭帅事件的评论,回答“抱歉,(冬奥)之后再说”。
《华尔街日报》访问美国奥林匹克暨帕拉林匹克委员会(USOPC)代表,指出奥运代表团出国比赛前,奥会都会提供选手一系列的指导,包括安全规范、文化差异、健康医疗等资讯,以及国际奥会对选手政治活动的限制。
过去的案例中,重要赛事碰上争议话题时,政府单位曾经提供选手应答的方针。报导指出,如2016年里约奥运期间,就有官方文件指示选手,若被问到兹卡病毒相关问题,避免使用“担心”这样的词,尽量淡化或转移话题。
美国奥会10月为冬奥国家队举办线上记者会,双人冰舞选手就为了中国人权话题而努力做出平衡。
3届奥运冰舞选手贝茨(Evan Bates)说:“要我代表选手说话那是没问题的,在那里发生的事情真的太糟糕了,我们都是人,当我们听到、读到那里发生的事,我们真的痛恨这样,痛恨那里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他的搭档夏克(Madison Chock)接著说:“但我也要说,我们过去在中国的经验一直都非常正面,尽管这么多事情正在发生,我知道那些问题不完全代表这个国家,跟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那里还是有很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