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8日讯)连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重要陆路桥梁——柔佛长堤 ,今日迎来了100周年纪念。
柔佛长堤于1924年6月28日启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摧毁及战后重建,随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独立,成为两国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与繁荣。
过去百年来,柔新两地人民无论是在大马独立前还是独立后都相互往来,在汽车交通未便利时,民众已开始走路通行,在1970年代,柔佛长堤已经呈现车水马龙的景象,延续至今。
回溯历史,十九世纪初,当时两地的货物和人民来往主要靠渡轮。到了20世纪初,柔佛和新加坡两地的货物和人员往来越来越频密,当时的英殖民政府决定兴建一座长堤连接两岸,并于1920年委任英国一间工程公司兴建,1923年竣工并开放通行,随后于1924年6月28日正式开通。
根据历史资料,兴建长堤最早是在1903年由已故柔佛苏丹依布拉欣所提出,不过当时并未付诸实行。
柔佛长堤在设计上,在新山一侧设有船闸和防洪闸门,当船闸拉起时,船只可以穿越长堤两侧。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马来亚。1942年1月31日,日军从新山攻击新加坡,英军为阻止日军从陆路攻占新加坡,炸毁长堤。日军迅速修复通道并攻占新加坡,2月15日新加坡沦陷。
二战结束后,英军重新修建长堤,并关闭船闸,船只无法再通过长堤。战后使用率显著增加,每日有超过3万人次和7000辆车辆通行。
长堤使用率在战后明显增加,在10年内,每日使用长堤往返两地的有3万多人和7000辆轿车。
1960年代,新马分家后,柔佛长堤两端设立关卡,1967年实施马新护照通关制度。
1996年,时任马来西亚首相敦马哈迪提出兴建高架桥取代柔佛长堤,并让船只可在桥下川行,并建议提出拆除我国边界内的长堤部分,改建高架弯桥衔接新加坡长堤部分。不过,新加坡政府并不同意此做法,两国谈判多年未果,最后时任首相敦阿都拉在2006年正式宣布取消此计划。
2019年年底,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并在隔年初,病毒蔓延至马新两国,为抑制冠病疫情传播,我国在2020年3月18日实施行动管制令(MCO),关闭马新陆路关卡,仅允许必要的跨境运输和货物流通。大批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担心丢了工作,急忙在午夜12时禁令生效前拎包入住新加坡。
疫情期间也让每日拥堵的柔佛长堤出现空荡荡的景象。两国领导人和部长也多次在柔佛长堤零公里处,即马新分界处进行商讨。随著疫情受控,两国人民也被允许在遵守防疫措施下逐步恢复跨境通行。直到2022年4月1日,马新陆路关卡才正式解禁,全面恢复开放,国人当天欢呼著重新入境新山。
随著两国经济发展和交通需求增长,柔佛长堤使用率不断增加。马新两国各自探讨减缓拥挤和加速通关的措施,推动自动通关系统和QR码扫描通关,以减少通关时间,缓解长堤拥堵。
在百年之际,柔佛长堤不仅见证了历史,更参与未来发展,期待这座桥梁继续促进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