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日讯)一对外国夫妻在马六甲老街开设了州内首间融合国内外志工的社会企业咖啡馆“Kneading Peace”,即便遭遇疫情冲击,仍没被打败,只冀望把该咖啡馆营造成一个社区的交流空间,让访客及民众可了解难民群体。
这间位于水仙门街的社企咖啡馆隐身在一间三层楼老店屋内,馆内主打舒适的欧系风格,一进门即可发现各种自家烘焙的异国甜品、蛋糕和手制冰淇淋橱柜,十分吸睛。
而该咖啡馆的二楼充作艺术展览厅以及活动空间,不定期的主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包括瑜珈课、烘焙课程、电影之夜、小型音乐会等,旨在吸引访客走入这家富有使命感的社企咖啡馆。
“Kneading Peace”咖啡馆是由朱莉娅(Julia)以及丈夫布莱德利(Bradley) 共同创办,两人也是Same Skies International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创办人。
此咖啡馆的特别之处在于咖啡馆的营收全数用于帮助和培训难民群体,让他们拥有一技之能,在其他国家展开新生活。
咖啡馆内除了一名本地员工依赞(Izam)外,其馀皆是来自不同背景的国际志工协助维持营运,让该咖啡馆宛如“小联合国”。
来自瑞士的朱莉娅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她过去在澳洲及欧洲的国际人道救援组织工作,对于服务的难民群体处境有很深的感触,约6年前来到甲州后,有了设立社企咖啡馆的念头。
她说,经过一番寻觅,才找到一间空置已久的老店屋,后来与丈夫及依赞前后花了4个月,才把老店屋一步一脚印地打造成现在的理想咖啡馆。
“我们正式于2020年1月经营,这咖啡馆的愿景是散播和平的种子,正如其名‘Kneading Peace’(揉捻和平)。”
“我们希望成为甲州社区的文化与创意激荡的空间,让大家可以互相分享各种想法,同时也为我们所服务的非政府组织,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她说,开店初期获得正面的反应,大家都对咖啡馆十分感兴趣,因为意识到这是一间非典型的咖啡馆,然而不久后便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他们带来很大的打击。
“原本的计划是让这间咖啡馆支持我们的组织,结果是相反。在疫情期间我们被迫关闭,并依赖著组织的资助,才得以继续维持营运。”
“在这段期间,我们专注在网上培训难民,特别是装备他们在小型企业的知识,让他们可以学习新技能,以自己的力量,开始新生活。”
不仅是咖啡馆 盼凝聚社区各群体
朱莉娅坦言,走过疫情后,她殷切希望这家咖啡馆回到正轨上,并让更多人认识这地方,因为尚有很多人不知道该咖啡馆的存在。
“以后就算我们离开了,我们希望留下的是积极且正面的精神,这里可以永续性地营运。”
她指出,该咖啡馆的员工们与她所投身的非政府组织一样,里头的成员来自各族各背景,这令她感到十分欣慰。
“尽管我们带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但我们一起并肩作战,就好像依赞,他是我们最亲密的好友,我们整个团队就是一个大家庭。”
“对我而言,这不只是一间咖啡馆,不单是售卖烘焙成品、手工艺术品,我更希望这个地方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中心,凝聚所有人。”
坚持的动力:努力消除大众对难民的刻板印象
来自澳洲的布莱德利此前从事教育领域,在学院担任教授,然而因为疫情,他选择离职,全心协助妻子开设“Kneading Peace”咖啡馆。
布莱德利受访时表示,人们普遍上对难民抱持著负面的印象,这也是他一直致力于协助难民群体的主要动力。
“难民因原生国家的缘故,被迫远离家乡。难民与我们其实都一样,渴望著普通、安稳的生活。我认为,我们应该把难民视为一项资产,为国家带来贡献,而不是把他们冠上负面的想法。”
“在我看来,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让这里的人们更为包容及尊重不同文化,因此我们想从这个社区开始,慢慢地改变大家对难民的既定刻板印象。”
他说,该咖啡馆并不只是一门生意,而是承载著拉近民众与难民群体之间的距离的使命。
“这个空间不只有外国的义工,也有本地人可一同来参与。之前曾有一名大马年轻人在这里担任义工,但现在她到韩国升学,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本地人加入我们。”
布莱德利也提及,该咖啡馆二楼的艺术展览空间开放供艺术家入驻展览,为此他希望本地艺术家或难民艺术家,可以积极在该空间展览自身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