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9日讯) 华小发放募捐卡并注明若卡遗失者将被视为家长认捐50令吉,身为家长的前行动党士乃州议员郑凯聪认为此举不恰当,并已将募捐卡归还给校方。
郑凯聪的儿子就读古来一校,日前孩子将学校募捐卡带回家,并且要在本月底归还给级任老师,同时校方规定若遗失募捐卡就必须当作家长乐捐50令吉。
他昨晚也在面子书上传贴问及有关讯息截图,并对若募捐卡不见就视家长捐50令吉的规定提出质疑。
“如果筹到1000令吉,卡不见了是不是也当作捐50令吉?家协是不是给我敛财的机会呢?华教可以让大家好好过年吗?”
郑凯聪今日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针对此事,他今午也主动前往学校与校长会面了解。
他也认为,华小发放募捐卡应列明筹款目的和金额,而不是含糊概括写上筹募活动基金。
他表示,他明白办校不容易,他本身也在这几年捐钱支持学校,但他不赞同学校没有目的性的筹款。
“过去一年,学校举办许多筹款活动和销售活动,包括中秋节卖月饼、儿童节筹款、义跑筹款,现在则是在农历新年期间要求家长募捐。”
他说,虽然儿子就读的学校是全津贴学校,但他也不能否认政府拨款批准下放的速度比较慢,以致学校遇到突发损坏状况时,需自费维修。
“学校用钱的地方包括维修、提升设施和应付活动开销。”
他也认为,即便家长不参与,学生也不应该被标签,背负师长同学的指责。
“即便家长没参与募捐,学生也不应该被标签,加上各种名目的筹款或缴费,也让学生和家长觉得疲惫。”
郑凯聪指出,学校可能需要思考所举办的活动是否真的是学生需要的,而不是为了办而办,似乎已经偏离教育本质。
他透露,自己已经将空白的募捐卡归还校方,并强调自己还是会在学校维修和提升方面给予支持,但他认为此次的筹款意图不恰当。
也有网民在郑凯聪的面子书贴文留言,有的认为华小筹款已经变质,变成一种道德绑架,也有网民较担心捐款是否有用在对的地方,也有网民好奇华小为什么一直需要筹款,认为小学该有的设备都有了。
一名网民指出,华小在新年要求家长乐捐已经是一种常态。
针对此事,古来一校家协主席黎安刚接受《东方日报》电访时指出,募捐卡上面已经写明筹募款项的目的,若仍有疑惑的家长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