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1日讯)一条油条只卖50仙,还附送一包辣酱?在马六甲班底柏灵玉组屋售卖油条和红豆咸煎饼已有15年的莫哈末泰益的生意虽在去年受到疫情影响,仍没有被击垮,维持薄利多销,让中低阶层的各族人吃到料足又便宜的小吃。
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在他看来,油条是国际美食,不只是本地华人,东南亚国家都有售卖类似的小吃,只是在本地,卖油条的马来小贩并不多。
他续称,甲州人爱蘸酱,因此他自创了带有甜味的辣酱,受到三大种族,甚至越南、日本人所接受,从早上7时30分卖到下午5时,生意还算不错。
“我的顾客群大部分是住在组屋附近的居民,都是中低阶级,收入不高,所以维持低价,让大家都能吃到。有华人顾客笑称,这样的价钱,要如何变有钱?对我来说,最重要是身体健康,不富有也没关系。”
他是今早在行动党哥打叻沙玛纳州议员刘志俍到摊位拜访时,如是指出。
提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面对的挑战,他指出,去年遇到行动管制令,无法摆摊,他与2名妻子和11名孩子暂时靠储蓄、朋友等各方协助下度过无收入的日子。
“我们的孩子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1岁8个月。我的摊位以往每天平均的销量是两三百令吉,去年6、7月只有100令吉。不过,目前已慢慢好转。我也开始把这门手艺传授给孩子们,希望能扩展生意。”
莫哈末泰益其实是一名前警员,他说,在砂拉越诗巫任职期间,他首次在一个马来摊位品尝到油条,当时就感觉这小吃口感特别,产生了兴趣,为此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制作油条。
“当时老板的客户以华裔居多。过后,我被调到西马时,穿著警服,在雪州加影向一名华裔油条小贩学做红豆咸煎饼,由于已掌握了做油条的基本功夫,只用了大约3天就学会了。”
他透露,他在1992年辞去警员一职时,曾遭到父母反对,但他毅然选择离开,到工厂工作,再慢慢想著靠卖油条和咸煎饼创业。
他也笑称,他对制作和吃油条情有独钟,或许因为其母亲的祖先是华人,他身上混有华人的血统。2006年,他来到妻子的家乡马六甲后,就在该组屋摆摊。早期售价为30仙,5年前因面粉、油等食材涨价,油条和咸煎饼的价格为此调整至50仙。
“我暂时不会调整价格,担心顾客不能接受,大家生活不易。”
另一方面,刘志俍说,这是他第二次光顾莫哈末泰益。他一共买了100条油条,准备送到老人院及孤儿院。
他希望政府效仿,关注小贩,并透过光顾小贩来协助不幸的一群,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