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10日讯)除了贪小便宜,马六甲食物银行的免费物资也出现遭人低价转售套现的问题,令义工们大叹看尽人生百态。
自“挂白旗”运动开跑以来,各地食物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四处林立,不少热心商家民众、政党组织纷纷设立食物银行,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免费物资,惟受助者却屡屡出现各种不良示范。
根据马六甲民众自发性设立的食物银行据点地图显示,甲州各地目前有逾90个食物银行据点,其中以市区较为密集。
然而,热心人士所发起的食物银行如今却已变质,失去了当初设立的原意。
派报员兼热心人士邱德和表示,他曾亲眼目睹民众到食物银行,一人拿了四五包物资,转个头请身边的人再帮忙拿物资。
“哥打叻沙玛纳前阵子也有善心人士分派面包,惟有民众一次过拿走多个面包,导致较迟来到、有需要的民众完全领不到面包。”
他说,本身也遇过一天内重复领了4次物资的民众,在他劝告对方把物资留给其他有需要的人时,对方仅笑笑,不以为意,拿著物资离开。
“我向来也有分派爱心饭盒予弱势群体,尽管食物银行为自愿领取性质,但是看到有些民众拿了数包白米又顺手拿饭盒,有时候我不禁质疑这些民众的良心何在?”
武牙拉也商家居民协会主席兼社区义工梁证法坦言,食物银行数量过多,令食物银行早已变质,失去了设立的初衷。
“我有接获数项投诉,民众连续到数间食物银行领取免费物资,再以比市价低的价格,转售干粮。”
他举例,有民众以2令吉转售市价4令吉的快熟面,或以10令吉卖出市价约13令吉的白米。
他认为,食物银行应视该地区的大小需求来设立,避免集中在一个地区,同时也需要进行监督,包括鉴定受惠者住址,以避免有受惠者大老远来领取物资。
梁证法表示,他理解善心人士是基于爱心而推行食物银行,然而他提醒做善事必须先做“功课”,不然会让部分“有心人士”抱著“不拿白不拿”的心态领取免费物资。
“若要长久地协助弱势群体,食物银行仅能暂解燃眉之急,并非长久之计。”
他说,他在当社区义工约8年期间,无论是分发物资或是派发爱心饭盒,曾遇到各种情况,包括有人嫌弃饭菜不“好料”。
“我希望接领物资的受惠者,珍惜和感恩社会给予的帮助。”
他也说,他向来会先了解受惠者的生活背景及需求,以便物资送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