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辖26日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冲击国内经济,也影响民众生计,国人希望政府能祭出更多的援助配套,协助减轻各阶层人民的经济负担,不少中等收入群体(M40)在疫情期间成为“假性”低收入群体(B40),却在过去一年半被各种援助配套边缘化,有者甚至被迫脱售或变卖资产换取现金周转。
民政党全国副主席兼柔州秘书邱孝利接受《东方日报》询问时透露,不少M40群体在过去一年半来,因为失业或遭减薪留职,收入大幅度影响而“降级”至低收入群体,生活陷入困境,却在申请政府援助金频遭拒绝。
他说,单在柔州,该党过去半年来接获的投诉已超过200宗,不少民众反应收入大不如前,却申请不到人民关怀援助金,或是在银行申请延迟还贷时亦不断碰壁,令他们感到被社会边缘化。
他透露,民众在申请援助金或延贷时,遭有关当局要求出示收入受到影响的证明,却未说明有关“证明”为何文件。因此在第一次申请被拒后,仅少部分者会再进行上诉,主要是因为指示模糊且耗费时间。
“我曾向财政部官员反映有关问题,也获得正面的回复,然而目前的状况就是很多政策未能上情下达,所以申请者可能会因为面对刁难而放弃申请援助。”
邱孝利认为,尽管柔州政府早宣布的善行经济振兴配套3.0,受惠领域涵盖M40群体,惟配套中发放一次性援助金的措施,并无法实际解决该群体所面对的困难。
“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半,至少对国内60万户相关群体的家庭造成了影响,政府有必要在援助配套上,加大关注对他们的援助,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
行动管制令令很多以抽佣为主要收入的销售员,跌入了假性低收入群体的困境。他们之前因收入还不错,购置价格适合中产阶级的房子或汽车,如今因疫情和行管令,面对没有收入的困境,难以定期缴付银行贷款。
从事汽车销售已有22年经验的陈国鸿(38岁)形容,自己犹如“夹心阶层”,每年定期缴税却在疫情期间求助无门,为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与家人商讨后在数月前决定将屋子脱售周转。
他坦言,并非每个M40群体都需要政府给予援助金,但是对于收入受疫情影响而不稳定的行业而言,数百令吉的援助确实能解燃眉之急,因此冀望政府能够针对个案进行援助审核,避免所有需要帮助的M40群体皆被拒之门外。
“我在过去多次申请人民关怀援助金皆不获批,即便是上诉并出示薪水单证明收入受影响,当局还是依据我所缴还的所得税来判定我不具备领取援助的资格。”
从事导游工作已有12年经验的林国城(41岁),因疫情关系,如今转行卖榴梿。他反映,尽管政府推出了不少援助配套,但本身除了曾领取由中央政府发放予旅游相关领域从业者500令吉的津贴以外,迄今未通过任何援助申请。
他无奈表示,旅游业重开无望,因此在过去一年尝试过各个类型的工作,包括网卖与到建筑工地做临时工拿日薪,仍无法应付家庭日常开销,被迫需要变卖投资的银行基金与金饰来兑换现金周转。
同样从事导游工作并有12年经验的关宏轩(46岁),过去收入还不错的时候,他在家乡芙蓉购置产业,并与同是导游的太太在峇株巴辖租房,两人亦各自拥有代步工具。疫情后“失业”一年半,两人决定脱售其中一辆尚在供期的轿车,以减轻经济负担。
“即便是房屋能够延迟缴贷,但利息还是必须要缴付。旅游业开放无期,我们这个年龄考虑转行也是一个挑战,收入肯定比不上以前。”
两人异口同声表示,希望政府能够针对性地给予M40群体援助,包括区分不同领域等,加大对于M40群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