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0日讯)董总主席陈大锦欢迎各州国民型中学的代表提出所面对的问题,并把资料交予董总国民型中学工作小组,该会将进行整理,以让国民型中学有更好的发展。
他是于昨晚在马六甲培风中学出席第8场“董总华教新路向”巡回交流会上表示,除了华小和独中外,国民型中学也是华文教育上重要的一份子,在国民教育的中学体系中,坚持发扬中华文化。
他说,许多国民型中学毕业生到师范学院考获教育学士学位后,选择到华小执教,抑或进入大学修读教育课程,乃华校教师重要之来源,在华文教育保存与推动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国民型中学面对师资与校长短缺的问题,马六甲亦多次发生教育局委派不谙中文的巫裔老师当任国民型中学高职,教学资源并未获得公平对待。”
他说,董总不断要求落实政府对改制中学的承诺,并且捍卫国民型中学在国家教育体系下的法定地位。
马六甲董联会主席萧汉昌指出,如今华小已不仅是华裔家长的选择,到华小就读的非华裔学生也增加至18%,因此他建议华文小学华教新论述工作小组需关注及探讨数项问题。
“华小注重全民华文教育,然而华小的特质是否可保持?随著非华裔学生增加,校方是不是为了方便沟通,把行政用语改为国语?华文科使用第二语文教学法进行?”
他认为,在新局势下,必须让友族对董教总和独中有完整与正确的认识。
另一方面,萧汉昌吁请华教新路向的华教历史论述组,趁华教新路向宣导之便,将我国华文教育发源的历史,推前到1815年或更早,以符合历史事实。
他说,虽然我国华教历史的起源,一般上是根据早期教总的说法,认为槟城的五福书院是早期的华人私塾,因此1819年是我国华教缘起。
“不过,但这说法随著后来史料的挖掘与研究,根据印中搜闻(Indo-Chinese Gleaner)记载,1815年马六甲已有9家华人私塾。”
昨晚共有45所甲州董联会的成员学校出席该交流会,出席者者还包括华教新路向筹委会主席兼董总署理主席兼拿督陈友信、董总秘书长黄再兴、甲州董联会会务顾问拿督林源瑞、工委会主席杨才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