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5日讯)行动管制令实行前,不少大马客工匆匆赶往新加坡,被迫把孩子留在托管中心。屈指一算,他们与孩子分隔两地已有5个多月,平日只能靠著手机联系,一解思念孩子之情。
首相丹斯里慕尤丁3月16日宣布,我国从3月18日起落实行动管制令,此宣布打乱所有人的生活,大批在新加坡讨生活的大马客工匆匆准备,带著行李赶往新加坡。
谁都不曾想过,这场疫情会将大马客工和家人分隔两地这么长的时间。其中一名受影响大马客工关玉香(43岁)在新加坡担任操作员已有15年,她与担任技术人员的丈夫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两人育有一对女儿,分别是12岁的张嘉恩和9岁的张嘉芊。由于工作轮班制的关系,两人难以照顾孩子,过去都将孩子安排在提供24小时托管服务的伊甸园儿童托管之家生活。
夫妻两人休假时,会把孩子带回家照顾。两夫妻在新加坡工作时,孩子则在托管之家生活。托管之家负责照料孩子的一切起居生活,包括他们的课业等。
关玉香与丈夫没想过,马新两国的边境管制会落实这么久。如今,每每想念孩子时,只能通过视讯联系或是反复观看孩子的视频、照片,纾解对孩子的思念。
“从来都不曾分开那么久,就很想念孩子,担心她们过得好不好。会想说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过得怎么样。”
与孩子分隔两地已有5个多月,关玉香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想起把孩子留在大马,心中满是不舍,但她也因此发现,女儿是如此独立。
“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不发觉,现在分开了,从孩子的说话中发现孩子长大得好快,很独立、很懂事。”
在托管之家生活的姐妹俩,总是形影不离,或许是父母不在身边,身为长女的张嘉恩相当独立,做事有条理,不让人操心。她总是照顾著妹妹,将妹妹抱在怀里。
访谈当天,她聊起与父母在这段期间如何联系,记得父母在3月17日离开新山到新加坡,也吐露想念父母的心情。
“我们都与父母通过视讯联系,彼此嘘寒问暖。我会叫他们要多喝水,照顾好身体。”
她想起母亲某次曾在通话中提起脚肿的情况。
“我当时吓到了,但我没有很担心,因为妈妈很坚强,她自己会有办法。”
孩子是工作的动力
大马客工与孩子分隔两地数个月之久,即时通讯应用程式群组每天更新的孩子生活照,是父母的“精神粮食”,更是支撑他们在新加坡工作的动力。
在新加坡从事客服工作的陈丽桦(34岁)来自吉打,与来自居銮的丈夫都在新加坡工作,孩子则留在托管之家。
“我有3个孩子,原本只有两个孩子在托管之家生活,由于家中长辈已80几岁,我最近也将最小的儿子送到托管中心。”
因为有专人协助照顾孩子,她坦言,这让她能安心工作,但思念孩子的心情很痛苦。
“只能通过视讯看孩子,也很担心孩子们。不过,孩子们在托管之家有朋友,过得很开心,还说不会想念父母,让我有点小吃醋。”
行管令期间 约40孩童入住托管之家
位于新山武吉英达的伊甸园儿童托管之家,自2008年开始便提供24小时托管服务,在行管令期间,约有40名孩子住在托管之家,他们的父母绝大部分都在对岸的新加坡工作。
托管中心负责人陈美施(43岁)透露,该中心有23名孩子是24小时托管,一些家长获准到新加坡工作后,也将孩子交给她照顾。
她说,该托管中心每天都会在即时通讯应用程式群组更新孩子们的活动照、视频等,对于家长而言,这些都是他们的“精神粮食”。有时候晚点上传小朋友,家长们都会询问。
她坦言,家长肯定会想念孩子,也想过放弃工作回来大马,但想归想,若是没有了工作,之后的生活如何面对也是个挑战。
“孩子的父母内心都很挣扎,我这里就是照顾好孩子,让家长安心在新加坡工作。”
学习独立 照顾自己
“少了父母在身边,孩子们都在学习独立,将自己照顾好。”
陈美施说,小朋友在托管中心每天都被安排各类活动、运动、洗澡、用餐和做功课等,晚上则是与父母联系的时间。
虽然中心内有朋友,每天都有满满的活动,但孩子们一想起父母时,仍会忍不住哭。
“他们肯定会因为想念父母而哭,毕竟是第一次与父母分开那么久,我们都会抱抱他们,给予安慰。”
她表示,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似乎因为少了“依靠”,但孩子们学习了独立,懂得打理自己的事情。
“人会因为环境而改变,以前父母帮忙安排,在旁叮嘱,孩子就会依赖。现在他们反而会自己规划,变得有纪律,在这几个月变得独立。”
她透露,托管中心也会通过各种故事教导孩子需要学习有同理心,换位思考,跟他们解释父母也不容易,不是父母想要这么做,都是为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