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辖23日讯)家庭式经营的外送便当业近年来崛起,让买者不必出门也能吃得健康又美味,在偏向以社交媒体招客的年代,却有以口碑上位的“隐秘式私房便当”,赢得消费者青睐。
以新鲜、好吃又有家的温暖为便当卖点的“我家厨房外卖”两年前推出当外卖服务时,并未特别在社交媒体上宣传,反而依靠邻里之间的口碑而接获大量订单。
负责人陈爱珠(49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透露,一开始经营便当生意,是因为每日要下厨解决家人的一日三餐,自己也喜欢下厨并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后来有朋友提议要“搭伙”,才顺势接起了便当的订单。
她说,便当菜色以少盐、少甜、少油为主,每餐都会有一份肉类作为主食、还会一份蔬菜和小菜,再依据每日的天气搭配,额外附送免费的汤品或凉茶饮料。
“我们也有和慈济或是善心人士配合,推出菜色清淡、易咀嚼的便当,宅配予有需要帮助的独居老人,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陈爱珠也透露,刚开始经营便当生意的时候,一天最多能够接到超过70份便当的订单。
她坦言,因为是住家经营,若数量太多,她实在有点应付不来,所以之后便减少订单量,现在每日维持在20、30份左右的数量。
有鉴于是依靠口碑经营,加上都是“熟人生意”,因此“我家厨房外卖”的便当价格在过去一直维持在6令吉90仙,陈爱珠也鼓励订购的朋友自备保温容器,除了环保以外,也能在扣除塑料容器的成本花费后,给予更多元性的菜色。
价格亲民拥固定客源
行动管制令开始后才经营的“陈妈妈家庭便当”主打温暖牌服务,除了价格亲民,便当菜色的变换亦十分多元,在短短两个月多月内已有拥有固定客源。
负责人陈汉丰(29岁)表示,母亲在行动管制令期间研发了多样不同风味的住家菜,让他萌生了经营便当外送生意的念头。不过,由于没有实际接单的经验,因此一直以“试营运”的方式经营外便当生意。
他说,自己刚开始试做了几份便当予熟人“鉴赏”,随即获得朋友圈的一致好评,在行管令期间接到了不少朋友的预订,多数来自没有与父母同住不擅长下厨的年轻朋友。
“行管令期间要出门买食物也挺麻烦的,外卖的食物价格也偏高,加上自己又不会煮,也不方便一直回去父母家解决三餐,知道我有接单就会和我预订。现在他们回去上班了,也维持和我预订午餐便当,不需要在午餐的时间出去外面人挤人用餐。”
由于便当价格仅售5令吉,再加上每星期都要重新设计一份菜单,准备工作耗时且未十分有赚头,因此陈汉丰并不打算扩大经营,而是继续以“私房菜单”的方式进行。
“现在每日的订单维持不超过20份,小量接单的好处是妈妈做准备也不会太辛苦,又有一份额外的收入,而且朋友们都会不客气的称赞妈妈的厨艺,让她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