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打丁宜7日讯)柔佛河采砂活动猖獗,导致下游两岸严重侵蚀,不仅破坏柔佛河湿地生态,更造成英殖民时期所建的碉堡古迹遭河水侵蚀崩塌,沉入河中。
当地渔民申诉,河岸地底的砂被采,造成河岸架构不稳,加上河水潮汐作用侵蚀,柔佛河沿岸遭到侵蚀,往后退20公尺,这也导致红树林湿地崩塌,严重破坏柔佛河沿岸的湿地生态系统,更影响当地渔民生计。
柔佛河流保育运动主席傅培育反映,柔佛河的采砂活动自2007年左右展开,至今未曾停歇,柔佛河河床底的砂基本已被采尽。
他说,按照水利灌溉局的采砂程序,其实是不允许采河岸底部的砂,否则会影响河岸的地基稳定。然而,自2015年开始在当地进行采砂作业的采砂船,是从河岸底部采砂,根本没有遵照当局的条例。
“柔佛河沿岸,原本伫立了不少当年英殖民政府在1937年建成的碉堡,随著河岸被持续侵蚀,至少有六七座碉堡已崩塌,沉入河中,如今唯有在退潮时,才能在河面上看到露出的部分碉堡顶部。”
傅培育今日带领媒体分乘两艘由当地渔民驾驶的渔船到柔佛河下游巡视,以了解当地采砂活动对柔佛河生态带来的影响。
根据记者观察,柔佛河沿岸的侵蚀情况严重,大量红树木崩塌,进一步加剧侵蚀现象,柔佛河也因为严重侵蚀,甚至能在河道旁看见搁浅的采砂船。
傅培育指出,采砂活动破坏红树林生态的同时,也造成柔佛河床不稳定,影响该河鱼的繁殖,直接影响渔民生计。
柔佛河渔民玛诺(50岁)受访时反映,采砂船在采砂后,会将含有污泥及杂质的河水排回河中,造成河流污染。
“不仅如此,河岸采砂所造成的河流沿岸崩塌,让渔民们根本无法撒网捕鱼虾,因为伴随著河岸崩塌的树木很大可能会勾破鱼网,渔船稍有不慎,也会搁浅,渔民为了捕获当地所剩无几的鱼虾,只能用垂钓的方式。”
当地渔民哈纳菲(59岁)透露,采砂活动开始前,他过去每天至少能捕获4公斤的大头虾,如今能捕获超过一公斤已经算是很幸运,有些一天只能钓到几只大头虾。
每天至少能采集2万吨砂
柔佛河渔民阿布(62岁)表示,根据他的了解,在柔佛河沿岸进行采砂作业的采砂船,过去每天能从柔佛河采集至少2万吨砂,对河流生态所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他说,河岸采砂活动,造成柔佛河沿岸的河岸线已被侵蚀后退20公尺。
他笑言,过去采砂船在柔佛河要转头航行非常困难,如今河面已经被侵蚀加宽,即使U转几次都不是问题。
也是当地渔民社群领导人的阿布透露,采沙公司早年有给予渔民赔偿,由最早每月提供7000令吉赔偿金,大约25名渔民受惠,后来减少至每月5000令吉,大约58名渔民受惠,每名渔民获赔金额减少。
“到了今年,渔民至今仍没有获得任何赔偿,加上采砂公司本来就有执照,让他们深感求助无门。
水质盐份过高 影响河流生物繁殖
柔佛河渔民除了面对采砂活动带来的影响,马新两国2013年合建柔佛河坝(Barrage Sungai Johor),为防堵海水倒灌柔佛河上游的集水区,却造成柔佛河下游水质盐份过高,影响河流生物繁殖,打击渔民生计。
柔佛河流保育运动主席傅培育指出,该河坝的作用是让柔佛河上游集水区免于海水倒灌影响生水处理厂运作,然而解决了上游的问题,却造成柔佛河下游靠近出海口的河水盐度过浓。
“这是因为河坝阻断从柔佛河上游河水往下流,以稀释下游靠近出海口河水的盐度。”
傅培育表示,安排当地渔民反映柔佛河沿岸的种种问题,主要是想唤醒人们对河流保育的重视,何况柔佛河供应新山一带50%的生水,是非常重要的饮用水来源。
另一方面,当地渔民阿布表示,柔佛河过去盛产的大头虾,在咸水环境下,繁殖率仅有3%,在咸淡水适中的环境下繁殖率则提高至65%以上。
“如今大头虾几乎绝迹,仅有在雨季期间,才能看到少量大头虾。”
据了解,柔佛河坝是于2013年12月,由马新两国耗资9600万令吉所合建,2017年6月竣工,2018年11月10日正式开幕。
柔佛河坝共设有5个闸门,主要作用是防堵柔佛河口涨潮之际,将海水倒灌入柔佛河上游的滤水站、士芒加滤水站及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的泰丰滤水站。
上述滤水站每天供水至新加坡、哥打丁宜、新山、笨珍及古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