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2日讯)随著科技发达,越来越多民众选择网购,不少商家也瞄准趋势,加入网卖分一杯羹,唯网卖却会面对货不对办或货物没送到的风险,因此必须谨慎购物,今年截至12月4日,马六甲贸消局共接获209宗网购投诉。
马六甲贸消局执法主任莫哈末艾祖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209宗投诉当中,包括36宗货不对办,以及173宗货物没有收到。
他说,当中有30宗因为货物延迟收到而撤销投报、32宗交给消费人仲裁庭处理、38宗交由警方调查、20宗投诉者不给予配合,以及89宗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去年一整年则有接获203宗相关投报,其中包括128宗没有收到货物、16宗货不对办及2宗翻版等”
他坦言,随著网购普遍化,相关投诉也逐年增加,唯仍有很多投诉者没有做出投诉,他希望消费者能够精明消费,避免上当。
莫哈末艾祖丁在甲贸消局高级助理局长阿迪占陪同下,接受访问。
他指出,贸消局可援引1999年消费者保护法令下的“2012年消费者保护(电子交易)条文”展开调查,以监管电子商务。
“根据相关条文,电子商务业者必须遵守8项规定,包括网商公司的注册名字、网商公司的注册号、网商公司的电邮、电话和地址、商品或服务的主要资料、商品与服务的完整售价,包含运输费和其他附加费用、付款方式、保质期,条款和条件要清楚及预计货物运到时间等。”
莫哈末艾祖丁也提醒网络商家在网上宣传时必须展示价格,不能以私讯(PM)方式才告知价格,否则将受到对付。
他说,若电子商务业者(个人)没有遵守上述8项要求,初犯者一旦罪成,最高被罚5万令吉,或监禁不超过3年,或两者兼施;重犯者则可被罚款不超过20万令吉。
“若是公司违法,初犯者一旦罪成,则可被罚款不超过10万令吉;重犯则可被罚款不超过20万令吉。”
他劝告消费者在进行网购前,理应先做好研究,包括货比三家、上网搜寻网卖商家的资料及顾客的评语,若商品的价格过于便宜,或可能藏有陷阱。
储存购物记录 以作调查证据
马六甲贸消局执法主任莫哈末艾祖丁指出,多数面对问题的商品以电子产品、衣服为主,包括手机及手提电脑及衣服,接下来才是美容产品。
他说,很多消费者通过面子书宣传网购,尤其是一些海外的网卖商家在本地没有设店,当局无法采取行动,他劝告消费者可到一些知名的购物平台购物,因为有关网买商家都必须设有实体店。
他呼吁消费者购物后储存购物的证据,包括过账记录,以便作为当局调查的证据。
他直言,在调查过程,当局将向投诉者录取口供,亦会面对一些投诉者不合作,一些过账的银行户头亦可能是网卖商家向外人借用,导致他们在调查中面对难题。
“至于一些面交(COD)货物的消费者,则可能在翌日发现货物的问题,但是却难以追究。”
莫哈末艾祖丁表示,面对问题的消费者可通过电邮至e-aduan@kpdnhep.gov.my、联络热线1800-886-800、手机应用程序Ez ADU、Whatsapp至019-2794317,或者亲临位于甲国际贸易中心(MITC)一带的甲贸消局办事处做出投诉。
他说,甲贸消局调查结果将在21天内出炉。至于对货物不满意的民众,亦可通过消费人仲裁庭索取赔偿。
查看评语 才做决定
市民陈昌玲(31岁)的丈夫曾是网购的受害者,被骗走160令吉,最终货物迟迟未到,因此之后就更谨慎网购。
陈昌玲指出,其丈夫喜欢网购,尤其是摩哆零件及小孩玩具,由于早期没有Shopee、Lazada等购物平台,多数通过面子书网购。
“2016年我刚产子,欲喂孩子母乳,急于购买迷你冰箱,丈夫曾通过面子书以160令吉购买一台冰箱,最终却迟迟没有送到货,商家之后也关闭该面子书帐号,无从追查。”
她说,自此之后,他们网购时都会比较谨慎,做好功课,包括查看顾客的评语后,才做决定。
市民李春源指出,网购服务有利必有其弊,其中大多数人所面对的问题是货不对办。
他以其朋友的遭遇为例,通过面子书购买比市价来得便宜的货物,并答应附送多个赠品,孰料货物抵达时,买家却发现货不对办。
“虽然对方尝试联络有关卖家,对方却要求以微信联络,最终却推三推四,买家最终也因为得不到答案而放弃。”
他呼吁民众在选择网购平台时,必须先了解公司的背景,选择评语好及信誉佳的公司,才进行交易,否则当面对货不对办时,将会有受骗的感觉。
“目前我们已迈入网购年代了,奉劝民众尤其是网购电器、电子产品,甚至保健品都要非常谨慎,多加思考及判断,至于网购衣服、球鞋及日常用品则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