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銮12日讯)你是否还记得或知道什么是新年贺卡呢?一名咖啡店东主数十年珍藏不同时代的贺卡,见证了时代变化。
随著智能手机普及化,现代人普遍透过手机即时通讯应用程式WhatsApp、微信等发送图片或影片向亲朋戚友发送新年贺语,这不免失去了那独一无二的温情。现在,趁著佳节来临,大家就一起来重温传统新年贺卡的演变。
在巴罗开设咖啡店的黄家发,是一名收集贺卡的达人,他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热衷结交来自印尼、缅甸、菲律宾等国家笔友,每年新年都会邮寄上百封新年贺卡祝贺笔友,也因此收获了无数的贺卡珍藏。
贺卡结合商业宣传
黄家发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展示数十年来的收藏显示,50年代的贺卡流行复古风的名人肖像,如著名画家徐悲鸿、唐朝诗人杜甫等也曾经流行一时。
他透露,到了60年代,则流行明星人头照,当时著名影星如陈宝珠、萧芳芳、林黛等明星的肖像都会被印到新年贺卡上,贺卡甚至会结合商业宣传用途,附上该明星相关的影片、歌曲。
成为精神寄托
“到了70年代则流行风景,那时候的贺卡就会附上当地地标建筑,如上海外滩、南洋大学都被印在贺卡上。”
这些贺卡除了封面写著“恭贺新禧”、“新春快乐”之类的4个字祝贺语以外,现代人其实难以联想这是一张新年贺卡。
不过,早年通讯科技并不发达,当时人与人的联系几乎都依靠书信,这些带著浓浓温情的新年贺卡,就成了当时人们的重要精神寄托。
另一方面,黄家发回忆,1963年爆发“马印对抗”事件,就与菲律宾及印尼的笔友失去联络,只继续与本地笔友互相邮寄贺卡,这一习惯持续到了80年代后,也因为家庭电话普遍流行起渐渐停止。
如今,到了21世纪,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式更是完全取代了新年贺卡,通过转发祝贺语或影片来祝贺亲友新年快乐。
然而,相信大部分人收到类似信息后并不会太大感触,一段日子后也可能因为手机容量有限,选择将这一份心意删除。
资料档:印尼示威抗议
“马印对抗”:1963年9月16日,我国宣布马来西亚正式成立,印尼与菲律宾则强烈反对,当天印尼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印尼民众在雅加达破坏英国、马来亚以及新加坡使馆,并且伤害使馆人员。马来西亚随后便与印尼,菲律宾断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