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华人社会一直以来强调孝道的重要性,然而,抚养父母的观念却逐渐改变,城市中不乏把父母送去安老院的现象,当中以华裔居多数,令人忧心华裔引以为豪的孝道观念逐渐式微。
银发一族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养老院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蓬勃地发展起来,年轻一代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以致越来越多人把父母送入养老院。
据悉,目前州内许多安老院的“顾客”都是华裔,把其他种族远远抛离在后,孝道渐渐不被重视,情况让人担忧。
友族较注重亲情
观音坛安老院负责人卢桂香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提到上述现像时直言,友族同胞注重亲情多于华裔同胞,因此大多数在安老院的都是华裔老人。
她透露,友族对于父母较有爱心、细心及疼爱,无论父母再怎么唠叨,他们依然很有耐心地对待父母。无论多么辛苦,兄弟姐妹都会轮流照顾父母。
她说,相反的,很多华裔子女把父母送来安老院后,就不再来探望,导致老人非常孤单,有者甚至连安老院的费用都不付,置父母的生死不理。
“今年新年期间,一名老人被女儿丢弃在本院门口前,当我向前询问时,老人身边站著一名陌生女子声称,一名不认识的女子给了她50令吉,托她把老人带到安老院去。由于老人身上并无任何的身份证明,我便拨电给警方报警,约20天后,老人的女儿才来该院接回老人。”
当她询问对方,为什么把母亲丢弃在安老院的原因时,该名女子表示,她的母亲很吵、不想看到她,若新年期间母亲呆在家里的话,她会很衰。
“我听到后很生气,反问对方,这样就可以随随便便把母亲丢在安老院的吗?我们(安老院)是不会收留的,岂料,她却回说,不收留的话就把她母亲放在路边饿死算了。”
卢桂香透露,另一个案例是子女每个月给予500令吉,要求该院照顾他们的母亲直到100岁。到了95岁时,该名老人病故。那些子女不但没有感激,反而责怪她没有把他们的母亲照顾到长命百岁。
“他们看到我第一句话就说:‘不是说过要把我的妈妈照顾到100岁的吗?’我想说的是我不是神,怎么能够保证这些老人能够长命百岁,我们要的也不是钱,而是想看到孩子们对于父母的一片孝心。”
年轻人忽略孝道
她直言,一些老人认为进安老院等于被子女抛弃,往往进了安老院后,他们会显得郁郁寡欢、自暴自弃、选择不吃东西甚至想要自我放弃。
“现今年轻人只注重事业,忽略孝亲敬老,以为父母安顿在安老院就已尽了子女责任,其实父母最希望就是与子女同住,因为无论它条件多好,它始终不是家,也不是他们熟悉的环境。”
盼获更好专业护理 子女送患病父母进疗养院
诚心疗养及护理中心负责人杨天辉说,很多为人子女把父母送来安老院,不是因为不孝,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处理父母的情况。
“例如一些老人因中风瘫痪或老年痴呆,无法自理生活,在支援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在家中接受照顾,特别是得为生活、家庭奔忙的子女,往往会变得心力交瘁。”
他表示,由于养老院在生活照料方面更为专业,面对通常患有疾病的老年人,养老院能够为他们提供更专业、更好的护理,因此将家中老人送到疗养院接受专业护士们的照料不失为一种选择,另一种孝的体现。
诚心疗养及护理中心目前有170名住院老人,华人占多数,巫族和印族占8名,入住率几乎爆满。
杨天辉透露,该中每个月收费约2000令吉左右,入住该中心的老人大致上会在此养病。
“一些中风的老人入住在疗养中心接受护理、物理治疗等,若一年后,他们的病情有好转,便可回家;若情况没有好转的话,他们就得长住在这里。”
班兰老人院主席邱忠信说,生活费不断攀升的年代,夫妻俩需出外工作才能赚取足够的生活费,由于不放心让年迈的父母独自在家,便选择将他们送到安老院。
“为了不让孩子抛弃父母,本院会筛选收留那些没有家庭的老人,有儿女的老人则不收留,除了不收费以外,每个月还会给每位老人100令吉,当作他们的零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