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晋19日讯)一名男子掏出45万美元(约190万令吉)投资国际白糖贸易项目,岂料被承诺375万美元(1585万令吉)的回酬未见踪影,退款要求也一拖再拖。
砂人联党公共投诉局主任符祥威召开记者会,讲述这名仅30岁商人的遭遇。
他表示,事主是在朋友介绍下,于2024年通过个人户头分2次将款项汇入一间新加坡公司,购买6船共计7万5000吨的巴西白糖,并预计一年内可获得375万美元的钜额回酬。
“该投资计划承诺每吨白糖可获利50美元,回酬高达原本金额的10倍,这吸引事主倾尽全力投入资金。”
他指出,这是一宗看似合法包装、但缺乏法律保障的高风险投资行为。
符祥威透露,他已亲自查阅事主与新加坡公司所签署的合约,内容仅为一份“供应白糖”的简单买卖协议,根本未列明任何利润或回酬机制。更严重的是,该协议未经任何律师楼起草或见证,在法律上欠缺保障。
“事主以为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殊不知合同只写明买白糖,而所有利润承诺、回酬细节,统统都是口头说辞。”
他说,对方曾于2025年6月承诺退款,并透过视讯会议向事主公司发出书面回应,但随后不断以“文件卡在伦敦”、“合伙人住院”、“尚未签名”等理由拖延,直至9月依然未见任何款项归还。
他指出,事主最终在10月9日于吉隆坡报案,接着也赴新加坡向警方备案,希望透过法律手段追回款项。
警方调查是否涉商业欺诈
符祥威指出,这起案件横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涉案公司股东横跨多国,结构复杂,其中事主在本地也注册了新公司,与对方展开合作,但由始至终仅见过新加坡公司其中一位股东,且关键文件中并无保障投资者权益。
“大马警方已受理报案,目前是否涉及商业欺诈或诈骗成分,仍有待进一步调查与检控。”
符祥威再三提醒公众,在进行任何涉及高额资金的投资时,应先谘询专业律师、审查合约内容,并确保交易通过合法受监管管道进行。
他指出,凡是声称“一年赚10倍”、“稳赚不赔”的项目,十之八九都是陷阱。诈骗集团如今不再只出现在网络,身边的朋友、熟人、甚至商业伙伴都有可能是包装精美的钓鱼者。”
他形容,这类投资常用“温水煮青蛙”手法哄骗受害者,从小金额试探到大额投入,甚至搬出公司注册文件、宣传册、商业计划书等包装,令人信以为真。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