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7日讯)人类活动、天气及土壤侵蚀,乃造成印度清真寺地陷事件的主因。
自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在面子书发文告表示,经调查显示,土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天气以及地表下土层侵蚀等。
“吉隆坡市政局领导的印度清真寺地面结构工作小组将在三个月内,提呈一份关于地质和地下结构调查结果的技术报告。”
该部指出,该部已透过大马矿物及地理科学局协助对印度清真寺路地陷区地下进行勘测,并使用探地雷达取得该地区的地质层及地下公用设施的概况,以便相关单位进行全面恢复工程。
“在地质层面,吉隆坡的基岩估计有30% 是石灰岩,70% 是花岗岩和变质沉积岩,即肯尼山地质(Formasi Kenny Hill), 霍桑登片岩(Syis Hawthornden)及天定片岩(Syis Dinding) ,而地陷区则由肯尼山地质的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组成。
该部认为,吉隆坡仍是安全的居住地,但加强地下结构的监测、维护、程序和调查方法, 可以识别和避免潜在发生土崩和地陷的威胁。
“矿物地理科学局正在通过大吉隆坡地下地质测绘计划,改善涵盖10个的巴生谷地区的地下数据,以完善吉隆坡现有3DKL的地下资讯。”
该部也建议公众,不要轻信任何不负责任的一方对吉隆坡地下安全的任何猜测,并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向当局获取真实的信息。
“如需了解更多资讯以及向 矿物地理科学局投诉,民众可浏览https://mygems.jmg.gov.my/apps/aduanbencana获取详情。”
在隆市印度清真寺路于8月23日发生地陷事件中,印度女游客薇加雅(Vijayaletchumy)不幸坠入8公尺深的坑洞后失踪。
首相署(联邦直辖区)部长扎丽哈表示,考虑到该地区可能会出现二次塌陷,且对搜救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带来风险,因此宣布停止搜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