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城27日讯)气候炎热导致蛇类离开栖息地避暑,进而造成民众被蛇咬伤案例增加,单是今年1月1日至4月26日,全国各政府医院在今年共接获730宗被蛇咬伤案例,包括一宗死亡案例。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苏巴玛廉强调,任何人若被蛇咬伤,应立即被送往邻近的诊所或医院进行急救,尽量减少被蛇咬伤部位的活动。
“民众受促勿割开伤口、吸出毒血或毒液甚至是压迫止血或包扎伤口,处理伤口的工作,必须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来执行。”
他今日在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指出,若咬伤人的蛇类被确认为毒蛇,医院将以抗蛇毒血清为伤者进行治疗。
他强调,专业医护人员将确认伤者是受到那种毒蛇所咬伤,再以有关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而抗蛇毒血清只能置放在医院,不能分配到学校。
“卫生部时刻确保政府医院有足够的抗蛇毒血清,血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为个别及少数近类蛇种而用的血清,一种是能够治疗多种蛇毒的血清。”
他指出,目前全国共有139间医院存放了抗蛇毒血清,而卫生部也与各大学的医院及国家毒物中心保持密切联系,以处理比较复杂的被蛇咬伤案例。
别冒险捉蛇
苏巴玛廉说,民众可向医生提供有关伤者是受到那种蛇所咬伤的资讯,但千万不能冒险去捕捉咬伤伤者的蛇,“除非那条蛇死了,或已被消防员捕捉。”
另一方面,卫生部总监拿督诺希山向媒体指出,一旦诊所医生确认伤者遭到毒蛇所咬伤,就必须转至医院接受抗蛇毒血清治疗。
诺希山强调,接受抗蛇毒血清治疗的伤者都必须受到院方的监督及观察,确保不出现排斥或其他副作用的现象。
他指出,数据显示,被蛇咬伤案例多数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北马,例如吉打、霹雳、玻璃市、登嘉楼以及吉兰丹等。
我国常见10种毒蛇
蛇类名称 特征
1.马来亚眼镜蛇 通常为褐色或黑色,长度介于1至1.5公尺,习惯喷射毒液,较少主动攻击。
2.眼镜王蛇 通体色较鲜艳且配有斑纹,平均长度3至4公尺,以其他蛇类作为食物,毒性猛烈。
3.金环蛇 长度介于1至1.8公尺,全身有黑黄环带,头部扁圆形,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4.马来环蛇 长度介于1至1.5公尺,全身黑白环带,常见于东南亚一带。
5.红头环蛇 背部为黑色与蓝色,头尾为红色,以其他蛇类作为食物,移动迅速且毒性猛烈。
6.马来亚蝮蛇 长度介于0.6至0.8公尺,脾气暴躁,攻击性强,是北马州属常见蛇类。
7.瓦氏蝮蛇 嗜睡的树栖性毒蛇,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攻击性不高,槟城著名蛇庙供奉的蛇种。
8.白唇竹叶青 上唇颜色以白青黄颜色为主,腹部有白色细线,攻击性高,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9.苏门答腊竹叶青 通体青色与红色尾巴,栖息地以树枝为主,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10.勾鼻海蛇 背部为深灰色,两侧及腹部为白色,可潜入100公尺深的海域,攻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