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常见的婚前恐惧症看起来就是个“想太多”的症状,但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会在婚前遇上它,而专家称会出现婚前恐惧症的大多以女性为主。到底什么是婚前恐惧症,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样的困境,让正在筹备婚礼的伴侣走得更顺利呢?
“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每个人心中对未知都会有不安定和怀疑,只是看这份恐惧有多大。”两性专家吴启铭指出,出现婚前恐惧症的因素有很多,当中就包括对婚后生活的不确定、恋爱本身就不美好,甚至是不够爱对方。
主要担忧未来生活的变化
婚后生活是一个未知数,因为环境的改变,人们无法确定未来是否跟现在一样美好,进而感到恐慌。也有人眼看边人婚后遇到各种问题,担心自己婚后也会面临同样的境遇,如婆媳问题、难以融入对方的家庭等。他补充,还有一种就是恋爱的时候就已经不太美好,但因对方求婚、家人催婚、身边没有更好的人选等而结婚。“婚前恐惧症一般会出现在这些人身上。”
吴启铭指出,遇上婚前恐惧症的大多以女性为主。婚后女方与男方家人共同生活,仍然是主流社会观念,加上部分女性将婚姻视为一门人生功课,时间到了,就该结婚。“恐惧的背后说穿了就是担忧,担忧未来生活的变化。”女性嫁人需要克服的事比男性来得多,尤其是环境的改变,包括要与对方的家人同住、对方家人会否干涉自己的生活、会否要求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不被对方家人接纳等。“不过,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担忧会越来越少。现代人大部分都不要求与公婆同住,大家住在同一个社区,既能照料两老,又能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这样就能降低女性的担忧,减低婚前恐惧的症状。”
“当两个人在恋爱或婚姻中遇到的阻碍越大,婚前的恐惧会更大。”恋爱中的匹配度若高,在彼此心目中占最大份量,加上无生活忧虑,家人也不反对,这对情侣在步入婚姻的路上会较为容易;如果遇上彼此家人反对、家庭经济能力悬殊等,则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形成婚前恐惧。吴启铭建议,在面对婚前恐惧症时,需要跟伴侣坦诚自己的想法,一起设法解决。“两性关系中,坦诚和沟通是必须的,如若你连与他分享及讨论都做不到,那么这段关系本身就有问题,也就意味著两人在关系中不对等。”
心理预设导向负面结果
婚前恐惧症如若不及时处理,婚后可能会出现更坏的情况。“这是一种心理语言,或者是心理暗示。”他解释,当人为某个情况做铺设时,其所作所为也自然会倾向自己原本预想的方向,最终导向现实。譬如,在婚前认为家婆会管东管西,难相处,所以在婚后冷待家婆,最终引来家婆的质问,心里就会想:“看吧!我就说会这样!”不过,心理预想的情况其实能够被改变。抱著可以改善的心态,积极面对问题,或许能有不同的情况出现。
“面对环境的改变,必然会有不安的情绪。无论是结婚或是换工都一样会有担忧,只是这些预设的担忧都需要边走边调适,每一段关系都需要时间去逐渐适应。”婚前恐惧症的最佳解决方案就是接受及面对自己的不安情绪,然后与伴侣坦诚相待。虽然有些伴侣可能无法解决或无法理解你的状况,但至少需要让对方清楚你的感受。如若伴侣无法了解,则可寻找身边一些可信任的人来倾诉,让对方来为你分析或分担。”他也建议情侣不要只以婚姻关系不佳的例子做参照,应该向一些愿意为婚姻努力的人学习,这样就能让婚姻状态越来越好。
对于“我是否真的要跟他结婚”的婚前恐惧类型,吴启铭则认为或可能含有不够爱对方的因素。“遇到这类问题的人,有可能只是习惯跟对方在一起,是一种不想失去、不想输的心态。”他指出,在婚前出现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是正常现象,但如若在交往时就已经觉得心灵空虚,不笃定对方就是那个人,则很可能是不够爱。“如果只是顾虑‘未来是不是要一起生活’,那只是对未来生活感到迷茫。如若已经到了‘到底是不是要嫁给这个人’,我认为这是不够爱、不笃定的现象。”他认为,面对这类婚前恐惧的人可咨询婚前辅导或做个自我检测,看看双方是否已经准备好步入婚姻,再来决定是否要结婚。
自我检视问题:
1.你希望从婚姻里得到什么?
2.你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无法改变的价值观)
3.你对未来生活的设想,结婚对方是否能跟你一起达到?
4.你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5.你们是否曾讨论过孩子生育及教养问题?
6.你们是怎么吵架的,之后又如何和好的?
7.你们的赚钱能力和目标是什么?金钱观会否有冲突?
8.你们能倾听对方的诉求,公平对待对方的想法和抱怨吗?
9.婚后打算如何与双方家长来往互动?(包括节庆时期)
10.你们曾一起规划未来吗?是否有共同的人生目标或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