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半岛在过去的2场选战,即5月11举行的雪兰莪新古毛州席补选与7月6日举行的槟城双溪峇甲州席补选中,团结政府的行动党与国盟的伊斯兰党派出的候选人分别为各自的政党保住原本取胜的议席。
虽然,这2个选区同为混合选区,但选民结构略有不同,而在选举成绩出炉后,败选方都谈到了两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归咎于某一种族的投票率偏低或某一政党没有积极助选。
在新古毛州补选中,团结政府行动党新兵彭小桃代已故议员李继香守土,最终获1万4000张选票,打败获1万零131张选票的国盟土团党凯鲁亚兹哈利,多数票为3869张(去年州选为4119张)、投票率61.51%(去年州选为69.25%);在成绩出炉后,国盟雪州主席阿兹敏当时在记者会上将败选归咎总投票率及马来选民投票率都低于州选,但也坚持国盟仍然取得与州选相差不大的票数,说明支持者仍在。
新古毛州席是一个华巫混合的州议席,巫裔46.36%、华裔30.65%、印裔18.016%和其他4.98%,也是乌鲁雪兰莪一国三州当中,唯一由团结政府取胜的议席。
当时,有一种说法是伊党没有积极助选,导致无法动员更多马来选民出来投票,惟这种说法遭雪州伊党主席哈林驳斥,反而还提出一种“很新颖的理由”,那就是伊党身穿国盟蓝衣助选,从而存在感遭忽略。
纵然大马政党政治两极分化,但却似乎也是一个圈,双溪峇甲州议席补选成绩出炉后,也出现了类似的论调。
来到上周六举行的双溪峇甲补选成绩出炉后,国盟伊斯兰党的新兵阿比丁代已故州议员诺占里守土,最终获1万4489张选票,打败获得1万零222票的团结政府公正党候选人祖哈里,多数票为4267张(去年州选为1563张),投票率63.45%(去年州选为76.88%);在成绩出炉后,公正党全国署理主席拉菲兹认为,非巫裔投票率偏低,影响了希盟的支持率,并指华裔选票投票并未过半、印裔选票投票率为58%,而巫裔选民投票率达到70%,这使到双溪峇甲议席从混合区变成犹如巫裔占75%的马来选区。
双溪峇甲州席位于槟城威南省,选民结构为巫裔59.28%、华裔22.65%、印裔17.35%、其他0.73%,也是槟城高渊一国三州当中,唯一由国盟取胜的的议席。
败于非巫裔投票率低?
在公正党候选人无法收复失地后,巫统元老俱乐部秘书慕斯达法指行动党未在这场补选落力助选,导致非巫裔投票率偏低,最终种下败因,此说法也遭到槟州行动党组织秘书方美铼等人的反驳,方美铼指行动党全国领袖多次到场助力,并指改革的过程必然艰难,从而导致一些选民的误解及对政府失去信心。
这两个“败选”的理由或借口,都在说明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巫裔选票倾向国盟、非巫裔选票倾向则倾向团结政府,而伊党具有动员巫裔选票的能力、而行动党则被视为能动员华裔选民出来投票。
当然,这两个“败选理由”,侧面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沉默也是一种力量,不投票更是一种杀伤力,老牌政党巫统的崩盘,一是渐渐流失的民心,二是已动员不了原本的支持者或庞大的基层出来投票。
自2022年1119全国大选迄今,所有的补选都是由原本所胜选的政党取胜,这显示政治格局未有太大的转变,但在去年8月的6州选举以团结政府与国盟以各自执政3个州属打成平手,却在一些地区显示“绿潮”有延伸的趋势,包括国盟几乎横扫槟城威北州议席、希盟与国阵联手仍失去雪兰莪州2/3优势,这些是对团结政府的一个警钟。
尽管如今有6名土团党议员变节,从而有一种说法是土团党或有内部瓦解的可能,但伊斯兰党的政治影响力却未见减弱,这6个国席需不需根据反跳槽法悬空再举行补选呢?一旦补选的话,究竟会让国盟内部再度因争夺选区上阵权出现内乱?还是团结政府能趁势攻下其中1、2个选区?万一团结政府攻不下的话,会否助长“绿潮”的气焰呢?这应该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