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6日讯)霹雳州行政议员西华尼申披露,霹雳州85家养猪场当中,其中22家来自马登巴冷及曼绒县的养猪场,已获得规划批准以转型为现代化养猪场,其馀63家养猪场尚未获得规划批准。
他表示,63家尚未获得规划批准(Kelulusan Merancang)的养猪场,主要因为位于政府地养殖、猪农没有本身土地、受土地用途区划(zoning)及缺乏转型资金等问题影响。
尽管如此,他相信其中40至45家养猪场有望获得规划批准,转型为现代化养猪场。
掌管霹雳州人力资源、卫生、印裔社会及国民团结事务的他今天在霹雳州政府秘书署,主持近打县现代化养猪场会议及移交规划批准证书后,在记者会上如是指出。
陪同者有霹雳州兽医局监管和非反刍工业组主任依尔雅和霹雳畜牧业公会主席李启源。
他披露,在2018年,州内共有115家养猪场,在联邦政府宣布落实现代化养猪场政策后,基于非洲猪瘟肆虐、缺乏资本及被大集团并购等因素,如今剩下85家养猪场。
此外,他指出,他之前已与马登巴冷及江沙县的猪农进行对话,而今天与近打县猪农对话,商讨转型现代化养猪场及申请规划批准的程序。
“我将会与兽医局及其他政府部门官员巡回各县,与猪农进行商讨,冀望在2027年转型为现代化养猪场的限期前,解决所有猪农面对转型的问题。”
他表示,一些养猪场的地段注册是种植地,这导致州政府透过执照费每年所收取的收入是少于100万令吉,一旦转为商业用途及现代化养猪场,将增加州政府收入。
“部分猪农用来养猪的土地属于种植地,其地价比商业地相较便宜及减少,一旦转为商业地,地价将增加,州政府的收入也会增加。”
他也说,猪肉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根据研究,全球有36%人口以猪肉作为蛋白质摄取来源,如果猪肉减产,人们将被迫转移到其他肉类,届时会令其他肉类面对困境。
因此,他指出,他已与兽医局作出讨论,若猪农的养猪场符合条件及能够负荷更高的产量,可批准业者更高的养猪数量。
16家达现代化养猪场 37家在努力著转型
霹雳畜牧业公会主席李启源指出,目前已有16家养猪场达到现代化养猪场,37家在努力著转型,其馀可能因为政府土地或资金问题而还没做任何提升。
他表示,各个县议会的条列都会有少许的不同,因此猪农需要聘请专业顾问团来协助提交文件和跟进规划批准的申请,这些是猪农本身没办法处理的。
“获得规划批准证书,就说明农场规划及建筑物都获得地方政府的承认,对农场来说是有个保障,那地方政府的记录里我们养猪场是符合经营条列的,我们会更有信心进行转型为现代化养猪场。”
“截至目前,由公会协助申请及猪农本身安排申请的,总数有大概40家农场。”
他续说,有50%猪农包括在政府土地的养猪场及不了解规划批准重要性的猪农,需要行政议员和各个部门协助解决,这样才可以申请规划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