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9日讯)看见十八丁总策划庄白祺指出,大马不缺百年古村,在众多渔村文化中,总有一两个值得让之再生,以及成为另一个100年后的模板,而十八丁绝对有底气成为渔村当中,最耀眼的那颗沧海遗珠。
她说,马六甲海峡为马来亚半岛书写了近700年的繁华景象,并使大马的百年古村,曾被不同的系统殖民,催化各具当地特色文化和历史遗产,各放异彩。
她在文告中表示,太平拉律河口则为霹雳开启了矿工潮,以及1874年统治者和英国人签署邦咯协议,这两段举足轻重的史记。
“十八丁这一个安躺在布满红树林的沿海地带渔村,则曾在英国殖民时期被钦点为重要的港口。”
她指出,十八丁也拥有大马第一道铁轨,长12.8公里,从砵威将开采的锡矿送到槟城,甚至比吉隆坡连接巴生的铁轨还早两年,底气丰蕴。
她补充,加上这10年的社区与环境教育,十八丁已逐渐从一个被遗落的沿海渔村,成为了国内重要的观光景点之一,生态旅游和海鲜饮食业皆蓬勃发展。
庄白祺表示,看见十八丁是非政府组织,在过去10年结集了各种资源,为十八丁奠定了一些基石,然而这些仍不足够,未来又将引领十八丁朝哪里,则取决于目前的新观点和社区培力之上。
“当中, 炭窑成为了重中之重,该如何将这从日治时期就已经开拓的夕阳老行业,从只是出口到日本,以及少量被本地人使用,发展出新的契机,以及如何运用新科技及永续思维,让红树林和炭窑,共生共荣存在,都需探讨。”
因此,她表示建立共感社群是必然的举措,例如透过故事旅行箱,或其他有趣内容的活动,设计与制作,链结社群各群体,达到资源共享和建立共感,成为了这10年内预期达到的影响力和效果。
此外,她提到,十八丁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回流,共同推动保护红树林,以及赋予炭窑文化产业再生的机会。
因此,她指看见十八丁积极的与各造人士,特别是国内外学术单位、绿能专才、艺术家、观光业者,及当地居民或利益相关者交流,通过各种座谈会及工作坊,发掘或扩展红树林与炭的潜在价值。
“从十八丁的经济产业链构想,如何在永续概念下,透过学术研究与技术投资等,拓展红树的产业价值,让十八丁迈向国际,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沧海遗珠。”
庄白祺:邀请各界来“炭路”
庄白祺表示,看见十八丁透过“再。看见十八丁-10周年环境与艺术行动”策划系列活动,邀请不同领域的学术单位、艺术家、教育工作者,以及提倡生态永续的企业界,共同来“炭路”。
她说,1月台湾云林故事馆创办人唐丽芳到十八丁“炭路”,作为启动与筹备阶段,3月再邀请“台湾云林成龙湿地国际艺术与环境行动”策展人王昭湄莅临,和艺术家交流与探索艺术创作的可能性。
“我们将陆续安排工作坊、圆桌交流对话、办座谈交流会及探索永续发展目标议题等活动,让人民再看见十八丁。”
庄白祺强调,一个成熟的社造计划,需要有永续经营的远景,“再。看见十八丁”的永续经营3部曲计划,涵括短、中及长期。
她告知,短期计划是共感共识,从故事旅行箱开始,找到共感,发现炭窑业再生再现的意义,有传承永续的心念。
“中期计划是共事共愿,研究红树林与炭窑的环境自然生态共生共好,探讨窑主的产业模式 与生态资源的互动关系,重新思考炭窑园区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定位。”
她说,长期是共创共志,通过研发“炭”的产品,与他国的“ 炭或竹炭”交流,并找到创造价值的契机,借由年轻人返乡,迈向研发更多的产品可能性,由在地来创造炭的价值,而不是只出口到国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