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3日讯)在浮罗新路头的马来甘榜,一场结合环境友善与社区凝聚力的银蜂养蜂行动,悄悄在村民家后绽放成真,三个月内便迎来首批天然蜂蜜的采收成果。
这座银蜂养殖场由新路头睦邻计划副主席贾尔法与太太罗加雅亲自打理,地点选在其住宅后方的高地,气候清凉、环境洁净,是适合无蛰蜂(银蜂)栖息的天然条件。
睦邻计划主席陈伟俊表示,这项养蜂计划目前仍处初步阶段,但试行成果令人鼓舞,并计划进入下一阶段扩充蜂巢,未来甚至可望发展为生态旅游热点。
“我鼓励所有睦邻成员推动对环境友善、有利社区的项目,这养蜂场就是最佳例子。”
目前,银蜂蜜的销售仍以口耳相传为主,社交媒体宣传与包装设计正积极筹备中,这批蜜糖来自以山竹与榴梿花为主的花源,其色泽也因花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山竹花蜜略带紫色,而榴梿花蜜则呈淡黄。
负责养殖的罗加雅透露,银蜂是极具自律的昆虫,每天按时出巢、归巢,从不误入他巢,反倒是人们要小心守护它们的生活空间,而蜂场的卫生与气候至关重要,否则银蜂会整群迁移。
银蜂(Trigona Carbonaria)俗称无蛰蜂,在马来语中称为 Lebah Kelulut,因其尾部无螫刺,性情温和,成为理想的社区养蜂品种,而银蜂蜜富含酵素,味道带有酸甜平衡,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产品。
每天上午8时半至11时半,是贾尔法最忙碌的时段,这段时间,银蜂多已出巢采蜜,是取蜜的最佳时机,银蜂不会叮人,但我们也不应打扰它们。
尽管银蜂不咬人,但山林中的猴子却是养蜂场最大的挑战。这些猴子不为蜂蜜而来,只为捣蛋。为此,贾尔法夫妇在蜂巢周边放置老虎布偶作为吓阻,希望减少破坏。
目前两个蜂巢每45天可产约1.5公升蜂蜜,夫妇俩希望逐步扩大规模,增设蜂巢来提高产量,而如今一个蜂巢成本已由早期的650令吉涨至逾千令吉,养蜂虽不易,但他们深信这是值得的投资。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