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2日讯)针对近年来校园性骚扰与数位性暴力事件频传,槟州社会发展、福利及非伊斯兰事务委员会主席林秀琴直言,性教育早已不应再被视为“选择题”,而应成为每一位中小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她强调,性教育的核心并非鼓励性行为,而是赋予孩子识别风险、保护自身的能力,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与网络空间中懂得自我尊重、懂得说“不”,我们不能再等到悲剧发生后才来亡羊补牢。
她今日发表文告时呼吁性教育应尽速制度化与课程化,成为教育体系中系统性的防线,从根本提升儿童与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林秀琴指出,近期一名男教师涉嫌性骚扰学生的案件震惊社会,而38名学生照片遭AI合成成不雅影像的事件,更揭示了网络空间已成为性暴力的新战场。
“多宗性暴力事件不是个案,而是制度缺口与观念落后的警讯。我们的教育体系、法律制度与社会文化必须同步改革。”
她也表明支持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长拿督斯里南希苏克里就性教育改革所提出的立场,呼吁联邦与各州政府共同合作,打造一个有同理心与安全感的学习环境。
为有效落实性教育制度化,她进一步提出三项具体政策建议:
1. 制度改革:将性教育纳入全国教学大纲,发展符合本地多元文化的教学内容,并系统培训具专业素养与同理心的教师与辅导员。
2. 校园机制:设立统一的性骚扰通报与支援系统,确保学生在面对侵害时可获得及时、保密且安全的处理与协助。
3. 社会协力:鼓励家长、学校与非政府组织共同承担教育角色,通过去污名化对话与公众教育,营造开放、理解与尊重的社会氛围。
她指出,真正的性教育应涵盖生理解说、同意(consent)、界限、自我尊重、性别平等与网络安全等面向,让孩子从知识中获得保护,而非从错误资讯或同侪之间学得偏差观念。
“我们不能让孩子在网络与同侪文化中自行摸索,而应由成年人负起责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守护自己。”
林秀琴也呼吁媒体发挥正向影响力,让性教育成为长期公共关注的主题,而非仅在悲剧发生后才引起舆论讨论。
她举例,荷兰等国家已建立起完善的性教育框架,马来西亚亦可参照其做法,结合本国文化背景与社会需求,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全面性教育体系。
“我相信,一个由知识保护、制度守护与社会理解共同构成的成长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交出的答卷。”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