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23日讯)全太平独一无二的冬粉鱼丸汤风味一绝,风靡太平至今逾40载,享用过的食客无不竖起拇指,给一个大大的“赞”。
早年,老摊主蔡尤和是踩著三轮车在大街小巷叫卖,为引人注意,单手以瓷汤匙敲击瓷碗,发出悦耳的“当、当、当”声响,所以冬粉鱼丸汤也称之为“当当粉”。
虽然,他如今已不再沿街叫卖,而是固定每逢周六及周日,下午2时起在太平保阁亚三巴刹旁摆摊售卖,但还是拥有许多的拥趸,尤其是“当当粉”香浓鲜甜的上汤,更成功锁住食客的味蕾,使他们成为忠诚的回头客。
有的顾客逢买就是打包三五包,有者甚至一口气打包整10包,与亲友分享,叫好又叫座。
蔡尤和(73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他是在少年时、前往怡保的饭店工作,约29岁时决定向经营冬粉鱼丸汤的流动小贩讨教制作方法,接著在怡保兜售,直至34岁才返会太平创业。
“冬粉鱼丸汤有分福州与福建两种,我的是福建式,在槟城和怡保一带较普遍。虽然属于福建传统小食,但我的顾客群不局限于福建人,不乏其他籍贯的顾客,连印度人都会光顾。”
他分享道,一碗冬粉鱼丸汤的成份包括2粒鱼丸、3粒猪肉丸、数块切块的油条、冬粉,再撒上青葱碎、冬菜,以及混合炸蒜米和肉油粕的配料。
“上汤则以猪肉骨、鸡骨、江鱼仔、沙葛等五六样材料熬煮二三个小时而成,特色是香浓鲜甜,入口清爽好喝。”
蔡尤和也表示,他早期是踩著三轮车沿太平大街小巷兜售,甚至远至马登、甘文丁、新板、甘榜务央及后廊等。
无奈的是太平在约10余年前,陆续建起多座高架天桥,三轮车难以踩上天桥,流动的地区才缩小至只有太平与保阁亚三区,过后因骑摩哆发生车祸,所以如今蔡尤和只在保阁亚三售卖“当当粉”。
“过去,我天天营业,只有周一才休息,可是在66岁时,基于发生车祸及年事已高,才改为周六和周日营业两天。”
此外,他提到之前踩三轮车沿街叫卖时,会以瓷汤匙敲击瓷碗,以发出“当、当、当”声,引人注意,随后在保阁亚三固定地点摆摊后,就不再敲击瓷碗招客。
“敲击瓷碗招客方式在全马已十分罕见,尤其年老一辈谢世后,年轻一代已不懂使用。”
同时,蔡尤和也进一步说,2年前已将生意交予妹妹蔡秀叶和外甥王俊伟(38岁)主理,自己只是从旁协助,由年轻一代将这个美食传承下去。
至今依然以三轮车摆摊售卖
蔡尤和的冬粉鱼丸汤摊档经过40年后,仍然以三轮车摆摊售卖,而更重要的是保持著传统的食材与上汤熬煮材料,让顾客得以享用原汁原味的冬粉鱼丸汤。
蔡尤和的外甥王俊伟指出,其舅舅烹煮冬粉鱼丸汤的功夫习自怡保,这个美食在怡保也因敲碗而被民间以粤语称为“打烂碗”或“打烂碗当当粉”。
“在怡保,三轮车形式售卖冬粉鱼丸汤形式已买少见少,有的在茶室的固定摊档营业,也有的改为使用摩哆经营,而且我在怡保品尝后,发现有的配料或上汤都有所更改,没有那么原始了。”
他也强调,本身在食材的选用及上汤的熬煮方式,都是根据舅舅最原始的方式进行,好让食客能吃到传统好滋味。
另一方面,食客林忠南受访时表示,小时候居住在太平青屋区,蔡尤和就经常踩著三轮车经过他家,婆婆经常购买给家人享用,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他指过后前往国外工作,就没再吃到这种小食,直至两三年前返国后,发现蔡尤和已改在保阁亚三摆摊,感到十分惊喜,因为终于寻回儿时的味道。
“每逢周六与周日,当他们摆摊时都会光顾,有时一口气打包10包,与亲友分享。”
林忠南也说,冬粉鱼丸汤吃起来开胃爽口,而他最喜欢的是上汤,味道鲜甜,当吸满汤水的油条块送入口时,别有风味,冬粉则软嫩弹口,鱼丸光滑Q弹,让人的味蕾得到满足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