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3日讯)希盟自2008年执政槟州政府以来,每年都提呈赤字预算案,但除了2018年,其他年份最终都能转亏为盈,是怎样办到的?
根据《东方日报》记者整理财政预算案、稽查报告和槟州议会问答的资料,槟州政府2008年的财政预算案赤字,只约3600万令吉,之后就不断升高,并在2018年飙高至超过7亿令吉高峰,然后就在2019年大跌至近4亿令吉。
无论如何,财务报告出炉时,往往都会转亏为盈,唯独2018年在结账时真正面临亏损,但仍比预算案的赤字低很多。
2018年财政预算案的收入预计5亿3800万令吉,开销12亿5200万令吉,预算赤字为7亿4900万令吉。
该年的财务报告则显示,实际收入飙高至9亿8700万令吉,虽然开销减至约10亿令吉,但仍然不敷1800万令吉。
至于其他年份,槟州政府的实际盈馀,介于129万令吉至1亿3800万之间。
因此,若比较预算案的赤字,和实际的赤字或盈余,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8年,两者相差7亿3000万令吉,而2017年的差距也超过7亿令吉。
槟首长曹观友曾解释,2018年预算案赤字高的原因,是因为准备了3亿5000万令吉贷款给法定机构(如槟州发展机构),而2019年财政预算案赤字大降,是因为州政府在考量了本身的财务状况后,不再准备贷款给州政府法定机构。
数据显示,槟州政府的财务报告通常可转亏为盈,是因为实际收入比预算案提高,实际开销有所减少。
基本上,2017年之前,实际开销和预算开销的落差不会太大,实际开销都不会比预算减少超过15%,当中落差较大的年份是2013年,但也只相差14.2%。
不过,2017年开始,实际开销和预算开销的差距就扩大了许多。2017年时,实际开销比预算开销少了47.9%,即预算超过13亿令吉,但实际开销只约7亿令吉。
自2008年以来,槟州政府的开销有很大的涨幅。2008年的实际开销只有2亿8300万令吉,2018年已飙高255%增至10亿令吉,但隔年却大跌至5亿8100万令吉。
收入从2016年开始下跌
初略分析,从2008年起,转亏为盈更归功于实际收入比起预算收入高出许多,其中更有3年的实际收入比起预算收入高出过半,分别是2018年高出95.9%、2012年69.6%和2011年56.5%。
从2008年至2019年期间,槟州政府的收入在初期时稳定成长,从2008年的3亿7100万令吉,逐步提高至2016年的10亿3000万令吉,增幅高达177%,但较后就开始下跌,2019年时跌至6亿6200万令吉。
基本上,州政府的收入主要分成三种类型,即税收收入(hasil cukai)、非税收收入(hasil bukan cukai)和非收入进账(terimaan bukan hasil)。
税收收入分成直接税(如地税)和间接税(娱乐税),而槟州政府多年来的税收收入增幅不大,只是介于1亿1000万令吉至1亿3600万令吉。
预算与实际的税收收入的差距不会太大,预算和实际收入都约一亿多令吉。
至于非税收收入,则包括执照和准证、服务费、销售、投资回酬、罚款,而这类型收入在这几年有很大的起伏,从2008年的1亿8700万令吉,增长了超过2倍至2015年的5亿9200万令吉,2019年又跌回3亿2000万令吉。
多年来,非税收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收入,特别是卖地和转换土地用途费;服务费方面如土地申请费和转让土地登记费,以及定期存款利息和上市公司股息,也贡献了不少收入。
非税收收入的预算和实际收入,有时则会出现比较大的落差。举例,2018年的预算非税收收入,只有2亿7400万令吉,但实际收入却高达5亿9200万令吉,增幅超过一倍。
至于非收入进账,则包括中央政府给予的拨款,这收入也很不稳定,介于6600万令吉至3亿1700万令吉。
非收入进账的预算和实际收入,也有比较大的落差。举例。2017年至2019年的预算非收入进账只约9000多万令吉,但实际收入却介于1亿9600万令吉至2已8000万令吉。
稽查报告资料显示,卖地收入(Premium Tanah- Pemberian hak milik)多年来都成为槟州政府最大的收入。
举例,2015年时,卖地收入(如售卖峇央珍珠地段)就占了3亿2500万令吉,而且还有另一项特别卖地收入(Premium Tanah- Pemberian hak milik)也占了2400万令吉。
2015年时,以上两项收入被列为槟州政府5大主要收入来源,另3项分别是地税1亿400万令吉、转换土地用途费6500万令吉,和其他政府机构来款6900万令吉(如槟州发展机构支付4600万用来征地发展槟州科学园、槟州发展机构和槟州供水机构资助500万令吉发展足球活动和855万给升旗山机构)。
槟州政府有数方案增加收入
槟首长曹观友刚在10月提呈2021年财政预算案,预算赤字为4亿380万令吉,引起许多州议员的担忧,他也在州议会解释,明年的预计收入减少,主要是因为州政府的收入有限,明年也没有新的收入来源。
他表示,其实槟州政府可以透过几个方案增加收入。举例,槟州的地税是在1994年最后一次进行调整。根据1965年国家土地法典第101条文,只要获得国家土地委员会的批准,州执法机构每10年就可以提高地税税率。
“槟州土地及矿务局已针对调高地税率进行了研究,若获得批准,估计地税的征收将增加2倍。无论如何,州政府并不打算将财务负担转嫁给人民,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但他表示,由于担心赤字预算将导致储备金减少,州政府将采取多项即时措施以增加收入,如通过投资或土地管理创造新收入。
“州政府正积极探讨可投资的机会以提高收入,像是定期存款以及股票市场投资等。2019年,州政府透过投资获得8798万令吉,占州政府收入的13.3%,而州政府也在寻找可提供具有吸引力回酬、稳定及低风险的投资机会。”
他说,至于通过土地管理创造新收入的方案,则包括招标出售土地、工业土地归槟州发展机构(PDC)所有、将农村地重新归类为城市地和转让不明确的临时登记册(IR)拥有权。
策略1:招标出售土地
目前,政府是依据当前的土地价格直接售卖给申请者,后者需支付由产业估价与服务局(JPPH)的估价付费。因此,州政府考虑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出售土地,即依据土地条件出售给出价最高者,以为州政府带来最大及更高的回酬。
策略2:工业土地归槟州发展机构(PDC)所有
目前,一些工业用途的征地活动已为政府土地的带来收入。在适当且有兴趣的投资者提出土地转让申请之前,该政府地并不会被售卖。这种情况下,该土地处于休眠状态,州政府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收入。州政府可考虑将有关工业土地的拥有权移交给槟州发展机构,以从土地储备中获得稳定的地税回酬。
策略3:将农村地重新归类为城市地
一些农村地区在密集发展中变成了城市。对于那些已经成为城市的农村地,重新分类是必要且无可避免的。该活动并不涉及甘榜。这涵盖在边界扩展的大山脚城市,以及出现的新市镇的峇央峇鲁。若该城市不被重新归类将对当地居民不公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峇央峇鲁和峇六拜。眼看发展已经超越了被归类为城市土地的峇六拜,峇央峇鲁却被归类为农村地。按照这种分类,农村地的居民将按照城市地税的税率缴费。尽管地税可每10年可以调整一次,但该税务自1994年以后已26年未调整。
策略4:转让不明确的临时登记册(IR)拥有权
目前,有成千上万的土地业权尚未根据1965年国家土地法典进行转换。在这数千业权中,有些业权并不明确,即无法被确认。有关IR业权转换的工作视其复杂程度,预计耗时3至5年。当业权转换程序展开以后,州政府可能会因土地所有权归还予政府而式受益,因所涉及的不明确土地可以被出售。
---
备注:以上数字已进位为百万位数,更精准的数字可参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