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南27日讯)威南沿海浅滩60年来原本盛产鲜蚶,但自从12年前开始至今的蚶不明死因,迄今未有任何政府单位可以扭转蚶业走下坡局势,养蚶户也从40户滑落到仅10户在苟延残喘,日收成量要达一吨都难。
业者感叹,若政府还不著手打救,槟州蚶业明年开始全面收盘了。
被威南业者称为“蚶王”的吕锡汉(75岁)受访时指出,他从事养蚶业逾50年,近10年才面对蚶低生存率的问题。
即使大家陆续收盘,他在去年还有30%收成硬撑。然而今年,尤其是近两个月,蚶生存率又降了,他也在等未来3个月后的情形,并指如果今年11月的收成少过20%,他也熬不下去了。
“各户每日的收成有时是零、50公斤或200公斤内,如果政府再找不到事发之因,让情况继续恶化,我国最终只剩雪州有蚶,槟州蚶业恐全面灭亡。”
他说,最近蚶每养到不超过8个月,在约有2至2.5公分体积就要捞了,不能呆到10个月或以上,不然会面对零收成的苦果。
他形容,现在从海上捞了20包蚶(每包70公斤)在筛选冲洗后,有17包都是蚶壳,只有3包才是鲜蚶。
他说,近几年业者都是继续缴付地契,只为了可保住养殖场权,以守株待兔方式等待可以重新操盘时机。
等政府报告12年
“蚶存活率低的问题,业者等政府报告12年了,然而至今都没有结果,我也快撑不下去了。农业部讲蚶少价高,但在这10年内,他们怎么还找不到原因,为何蚶会突然无法在威南水域生存?”
他指出,每回投诉,渔业局官员只是拿蚶成品。
“我们的疑问是,拿蚶能验出什么?他们应该要前往蚶场调查及研究,才能真正的帮助业者解决问题。”
他说,蚶苗后下放3至4个月,约花生豆般大时,其存活率就剩20%,但要继续养至10个月至1年之间,这期间的20%存活率还会剩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雪兰莪的蚶业还是如此丰收,政府应该前往考察及了解,寻策打救槟州蚶业。”
每公斤卖10令吉养殖地缩小
威南蚶业业者吕锡汉说,从前的批发价是每70公斤3令吉,今天是每公斤10令吉。他本身原有338英亩养蚶,现在养殖不到100英亩面积。
吕氏说,一桶蚶苗13至15公斤约800令吉至1500令吉,蚶苗体积小如细沙,价格是越细越贵。在下放的3个月后,要拨散以免积压死亡,也让它们有空间成长。
它们虽然有天敌花螺、南风螺及薄壳,但是最大影响蚶死亡率的原因需要政府的资源去调查及解决。
另一方面,他也提及蚶业受到法令约束,如蚶苗不可跨州,这间接提高蚶苗价,增加业者的成本。
“因此,在蚶死亡原因未知晓前,又有谁愿意花钱下放蚶苗?此外,柔府港口的业者在亏本养的情况下,还遭到毛贼偷捞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