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边12日讯)数名由外国的地质和考古学家前往金龙洞展开一连两天的勘察和提取“老虎”化石样本活动,以进行研究,并将向霹雳州政府提呈建议,包括如何保留该化石和鉴定洞穴的发展动向。
霹州行政议员陈家兴说,自从在10月8日关闭金龙洞,以研究有关化石之后,来自马大的地质学高级讲师罗斯法蒂哈在11月已为该洞穴进行3D立体及地面扫瞄,并在周三带同来自新加坡、台湾、英国的地质和考古学者前来展开考察。
研究化石背景
他说,这数个月以来,州政府看重老虎化石,并以科学角度,研究其历史背景等,以便有一个更完善的资料文案,再定夺其发展动向,包括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历史、自然景观、宗教等价值的旅游景点。
他是周三联同由罗斯法蒂哈领军的技术部队前往金龙洞,针对老虎化石展开考察和提取样本活动后,如是指出。出席者包括霹雳公园机构总经理萨里扎及迪遮州议员黄诗情。
他续称,金龙洞是州内18个地质区域(Geo Tapak)之一,每个地质区域都有其特点,金龙洞是待考察的区域。
提取样本研究
“霹州地质公园虽然比浮罗交怡地质公园更大,但是在资料记录方面还不够完整,这包括其藏有的庙宇,生物类别等。”
罗斯法蒂哈说,这次前来主要是更贴近和精确地提取化石样本以进行研究。
她说,由于一些化石部分已遭破坏,因此会向州政府提供建议,以便维持和保存该化石。
“我们希望在保存之余,也可发展金龙洞为旅游胜地,从中教育公众有关保存化石的重要性,并让国人更了解我国天然资产。”
【资料档】化石受侵蚀
金龙洞动物化石在90年代被考古学家发现,但一直不被关注及保护。2009年马大研究队伍连同英国生物学家盖松海迪伯爵前往该洞,搭上鹰架近距离勘察该化石,并得以辨认该化石动物是小型老虎品种。
曾参与2009年研究工作的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动物考古学研究生林泽昇早前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该化石有遭受侵蚀的现象,可能是人为破坏或天然因素,如环境恶化、曝光度增强或该洞毗邻采石作业引起震动,都会加快化石侵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