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27日讯)台湾国立台北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副教授廖桂贤表示,十八丁在未来一定会继续淹水,这不是诅咒,惟她强调淹水不等于水灾,居民应发展出调适机制,与洪水共存。
她表示,气候变迁所带来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人类对未来无法预测,诸如水会淹多高,降雨量有多少,一切充满高度的不确定性。
“同时,排水系统可排解水量,但如果超过负荷仍会淹水,下游沼泽地被发展,使蓄水区减少,也会造成淹水。”
淹水不等于灾难
她直言,如果把淹水视为灾害,一直想要不淹水,一直想叫政府想方设法控制地方不淹水,这是人定胜天的概念,然而,不管换成谁当政府,一样没有办法全面解决淹水问题!
廖桂贤是周一(26日)晚接受十八丁社区中心邀请,在该中心举办的“如何应对十八丁水患的环境治理和规划”交流会上,如是指出。
出席者包括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祖莱达特别助理蔡依霖及太平市议员王凌翠等。
她续表示,淹水是重要的学习机制,淹水不等于灾难,所以不要害怕淹水,要有与洪水共存的能力,甚至要善用淹水带来的好处。
她认为, 要把淹水是不好的思惟改变,在淹水非常频繁的地方,当地人都会发展出一套应对机制。例如,在湄公河三角洲及越南的一些地区,淹水问题严峻,但不会成为灾难,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其中当地人就筑高脚屋,搭桥防水。
打造耐淹道路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淹水期,当地人会搭建临时桥梁;德国有衔接两座建筑的桥梁,有的城市有两栖巴士或浮屋等;在越南,淹水令稻田更肥沃,节省穷户农民的肥料经费。”
她说, 基于不淹水是不可能的事情,十八丁也一定会再淹水,可是,淹水时未必就要逃离家园。
“村民要努力做的是,怎样改造房子、打造耐淹道路,想办法在水淹的时候把东西架高,或将没有人使用的地区作为治洪池才务实。”
不过,她指出,如果十八丁每年都淹水,相信居民应该已经发展出一些调适和减免财务损失的方法。
在场的蔡依霖希望,通过社区人民的参与,并与政府部门配合,携手共同解决十八丁的淹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