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6日讯)尽管大直弄益华小学近年学生已增加,摆脱没有学生的窘境,但该校却面对新考验,即被宣布只能再操作一年,令董事部及家长惊慌失措,疾呼教育部勿关闭该校,以便继续在大直弄操作。
该校董事、校方及代表日前出席一项在霹雳州教育局所举行的与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举行的闭门交流会,会上代表们被告知益华小学2019年会继续开办,但只操作一年,令董事及代表震惊。
基于该校面对只能操作一年的危机,学校董事、家长及关心该校的教育工作者周六在大直弄进行交流,一致呼吁张念群勿关闭该校,挽救益华小学免于关闭!
出席者包括董事王亚顺、林连玉基金会霹州联委会总务黄志伟及微型华小迁校研究协调员萧石岩等。
他们表示,前朝政府在该校仅剩一名学生之余,仍让学校续办,迄今有了11名学生,教育部仍要学校在2020年停办,对学生或家长都不公平。
王亚顺说,董事部本月3日受指示与副教长张念群交流,会上向张念群讲述小学发展概况。
他说,张念群过后认同其特别助理的总结,即该校明年可以继续开课,但只能操作一年,这表示益华在2020年便必须停办,但益华已有11名学生,计7名是外来学生,4人是岛民的孩子,试问当局要如何安置这些学生呢?
他不明白,州内还有许多的微型华小,其中一些学生只有3人,不解为何益华不能再办。
他说,大直弄是海岛,学校一旦关闭,岛民的孩子必须每天乘船到附近地区华小就读,每日船费至少30令吉,不但学生不便,还增添家长负担。
他认为,若当局的出发点是要搬迁该校,理应先把新校建好,勿随意让原校停止操作。
黄志伟指他在日前的交流会,曾向副教长讲述一些后进生在益华就读后,成绩及品行都有进步,当局可以参考这种模式,把一些后进生带到微小就读,避免微小关闭。
“大城市有许多华小生因为人数过多而被忽略,反观微小学生人数少,容易更全面照顾学生。”不过,他指张念群对他的观点不全面认同。
家长冀教育部开恩
在益华小学完成小学教育的单亲妈妈林丽萱(29岁)说,她离开大直弄赴柔佛工作,最近因为发展不很理想而带3名孩子回乡, 其中一名孩子就在益华小学读二年级。
她说,岛上开销水平较低,并有较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齐,重要的是,孩子的成绩进步了。
她指今年3月通过学校为第2名6岁的孩子报读益华,但迄今未收到批准信,令她担心孩子明年无法报读益华,对她造成不便。
“如果孩子被派岛外就读,则需举家迁到岛外居住,将使我的经济又陷窘,希望教育部开恩。”
同样在益华完成小学教育的姚云英说,其堂弟之前在班台工作,难以兼顾3名孩子,她建议堂弟回到大直弄捕鱼,并让孩子就读益华,如今,兄弟成绩有显著进步,在品行及道德方面都改善,如果关闭,姚家兄弟不知何去何从。
萧石岩说,益华小学近年因没有新生而面对关闭,而他则协助安排蒲种喜乐之家的学生前来就读,令学校不必关。
他表示,益华小学走过几许风雨路,他们不反对迁校,但新校必须建好才关原校才显合理。
他强调,教育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作为考量,应以育人为优先出发点,所从,盼副教长把益华小学列为实验培训后进生的特别学校,让益华持续在大直弄树人。
益华小学简介:
益华小学成立于1940年,当时名为公立益华小学。 1941至1945年因次战暂时关闭,1945年12月6日复学。 1960年由公立益华小学改为益华国民型华文小学。
70年代是该校学生高峰期,学生两三百名,居民二三千人;90年代后,村民陆续迁移外地城市区,人口逐渐减少,
由于学生人数逐年下跌,使该校近年来常闹没有学生而濒临关闭,并数度靠“外援学生”报读。
目前,益华小学的11名学生中,六年级占4名、五年级2名、四年级2名、一年级1名,其中4名是当地学生,7名来自喜乐之家,喜乐之家将在明年再安排3名入读,计2名一年级新生,一名六年级插班生。
虽然学生增加,学校已摆脱没学生的窘境,然而,却面对新的考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