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罗士打25日讯)吉打港口在3月的渔产量大丰收,除了季候风转变来迟的因素,也有渔民认为苏门达腊早前地震,令大量的鱼迁移进入马六甲海峡,导致渔产量增多。
吉打港口渔民都认为,3月的渔产量非常多,尤其是甘望鱼及吊景鱼的鱼量特别多,出海不久便满载而归,一次出海捕鱼可获得4吨到10多吨的渔产量。
吉打州渔业船主公会主席卓双才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去年年尾的渔产量很少,不料季候风转变的时期来迟,3月的渔产量异常大丰收。
“渔船平时出海捕鱼需要6至7天才回来,不过最近出海3至4天就可以满载而归。”
他向记者说,渔船平常出海捕鱼需要6至7天才能获得4吨以上的渔产量,最近的渔产量在3至4天内可以获得4000公斤或甚至上万公斤的渔产量。
他指出,目前甘望鱼的价钱非常低,每公斤平均是2令吉至4令吉,其他的海产价格也非常便宜。
不过,他感到遗憾的是,我国气象局并没有给予很多关气候变化和海浪情况的讯息。
毅鱼业负责人吴思毅(28岁)相信,苏门答腊岛于3月发生地震,大量的鱼产迁移到马六甲海峡,3月的渔产量异常增加。
4月产量料减少
他说,海洋生物对地震拥有感应能力,一旦海底地板发生移动,大量的海洋生物会迁移到另一处,恰好我国的海域不大,大量的鱼迁移到马六甲海峡。
他也说,季候风转变延迟也是其中因素,3月的渔产量增加,出海不到5天的渔产量收获可达4吨至5吨,特别是吊景鱼的收获最多,目前的市价降到每公斤一块多而已,而市民普遍喜欢的甘望鱼(大)价钱是每公斤5令吉。
另外,渔民黄勇狮认为,4月将会进入雨季,季候风会转变为西南季候风,预测渔产量可能会减少。
地震影响海洋生物迁移
槟城理大教授海鲁尼占认为,渔民所推测苏门达腊地震导致吉打港口鱼产量大增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他说,苏门达腊西部于3月发生地震,主要原因是西部外海的海底板块移动,制造震波而影响海洋生物迁移到其他的海域,包括泰国安达曼海或马六甲海峡,吉打港口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北段,渔产量相较会比较多。
“这种现象属突发性的现象,海洋生物对这些震波非常敏感。”
此外,他也说,除了地震以外,季候风的转变也有影响渔产量大增,不过影响力非常小,主要原因还是来自海底发生地震会造成海洋生物大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