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2日讯)为让金宝地方性组织有机会重温昔日锡矿“做牙”的情景及年轻一代有机会了解该文化,金宝近打锡矿工业(沙泵)博物馆与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于周六中午,在该博物馆合办一项“做牙”活动,获得多个组织的踊跃出席,席开9桌。
霹州近打谷早期以盛产锡矿闻名,随著大量华侨南来从事采矿工作和长期在本地生活,形成各种人文特色,其中由锡矿老板为慰劳矿工们而办的“做牙”活动,更是别具意义和纪念价值。
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主任黄文斌指出,早期的“做牙”是锡矿老板为了慰劳矿工们,而在每个月初二和十六准备比平日丰盛的肉类,让他们围聚一起享用。
“做牙是与民间传统的尾牙不一样,做牙也代表著老板对矿工的鼓励,希望可以籍此让员工们补充精力,而今日举办的做牙活动,也是为欢送5名由四川省邛崃县教育局委派前来拉曼大学进修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回国。”
文化渐渐消失
他说,自从锡矿价格崩跌后,锡矿行业开始没落,做牙的文化也渐渐消失,今天与博物馆合办的做牙活动,可说是让昔日做牙的热闹情景重现大家眼前。
他表示,在饮食习惯方面,除了煲猪肉和腌酸青瓜外,早期时,矿工们也喜爱饮用六堡茶消暑。
“六堡茶不但价格便宜,也拥有消暑和消除胃气的功效,是矿工最常饮用的茶类,在二战以前,南洋可说是六堡茶的最大入口国,每箩重约45至50公斤的六堡茶,必须要敲碎成块状后才能用以泡茶。”
在此次的做牙聚餐中负责准备食物的马华双溪古月新村支会主席蔡政钟表示,早期的做牙,食物主要是以煲猪肉和腌酸青瓜为主,再配上白饭,让可以让矿工们饱食一顿。
“除了饭菜和汤水外,矿工们平日也有机会享用肉类,如早上吃鱼,晚上就吃肉,只是每逢初二和十六做牙时,他们都可以享用比平时多一倍的猪肉。”
他说,早期,为让煲出来的猪肉更美味,烹调时都会加入西洋菜、菜干、莲藕、吊片或小墨鱼头,煲好的猪肉会捞出来切成块状,方便众人享用,而汤水则可以配饭食用。
他提到,为了让菜色更加丰富,当天的做牙也特意为出席者准备了客家酿豆腐和“阿扎”。
出席的地方组织尚有怡保锡矿公会、金宝增龙会馆、古冈州公会、福建公会、梅江公会、务边文物馆、双溪古月三山国王古庙、金宝培元校友会及留台同学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