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1日讯)从明年6月1日开始,槟城人必须在家里先自行进行厨余及可循环物品分类,再将垃圾放到屋外让垃圾工友收取。针对此,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槟州有86.5%受访者支持州政府立法及执法,以让这项“源头分类垃圾”计划更成功。
这意味,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如果当局执法,更多人会进行垃圾分类。这也令州政府相信,槟州居民普遍上支持州政府在2016年6月立法推行垃圾源头分类。
若落实源头分类垃圾政策,届时垃圾承包商将如常在一星期内前往收集垃圾3次,惟不同是,其中两天是收集厨余,另一天是收集可再循环物品。
槟州地方政府、交通管理及治水委员会主席兼槟城绿色机构副主席曹观友今日召开记者会,公布一项由槟城绿色机构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
该问卷是针对槟州居民对于垃圾源头分类及再循环的概念,分别在槟岛及威省两地的购物中心、巴刹、学校及网上进行,共有1484名公众填写了问卷。
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槟州居民都了解减少、再利用、再循环(3R)的概念,并贯彻在日常生活当中。
最多受访者分类的可循环物是纸张(80.20%)、报纸(76.9%),至于分类电子产品的居民较少,仅占35%。
至于人们在日常生活采取什么行动减少垃圾,调查结果显示,80.7%的受访者会自备购物袋,显示槟州政府在2009年7月6日开始推广的“无免费塑料袋”政策是成功的。
堆肥知识不足
另外,这项调查也显示只是25.1%的受访者进行厨余堆肥。两大原因为56.5%的人士表示他们的住所没有足够的空间,49.4%表示他们不懂如何做堆肥。
曹观友说,在州政府立法强制垃圾源头分类的过程中,当局将参考这项调查的分析结果。州政府将在明年1月选择数个先驱地区,试跑垃圾源头分类计划。
这是为人民先适应如何进行垃圾源头分类,同时,政府也可收集数据,从中吸取优点及避开弱点,以便6月整个槟州实施垃圾源头分类计划时,一切更顺利。
此外,槟州地方政府部秘书处固体废料小组主任温乃坤表示,州政府目前正修订条例,以便明年6月能更有效推行垃圾源头分类计划。
他说,当局正考虑这些条例的可行性,这包括是否要立法限定州内每一个组屋或公寓的共管机构,在组屋底楼设立再循环垃圾桶。
另外,资源回收公司的执照条例也必须先立法。州内目前有超过100家合法的资源回收公司。
出席的包括槟州绿色机构总经理邓晓璇。
每天1800吨废料运往土埋场
曹观友表示,槟州在2014年所制造的废料数量达65万6090吨,而每天多达1700至1800吨的废料被运往浮罗布隆垃圾土埋场。
他说,每吨废料收集、运输及处理成本介于100至120令吉。
他表示,如果垃圾土埋场具备物资回收设施,那该土埋场预料将有42年寿命;如果兼具食物废料转换设备的话,那么该土埋场可使用60年。
他说,在浮罗布隆土埋场第3期建设计划下,有计划设立物资回收设施,不过,目前尚需等待环境影响评估报告(EIA)通过的程序,预料需两至3年后才能成形。
另外,他表示,槟州的再循环率达到32%,居全国之冠。若细分槟岛及威省为两个地区,威省的再循环率远比槟岛更高。
“槟岛的再循环率是25%,威省再循环率是39%,所以威省的再循环工作,做得比槟岛更好。”
问卷调查中,对浮罗武隆垃圾土埋场不胜负荷时,受访者会建议什么垃圾处理法时,70.4%的受访者倾向加强垃圾分类、减少垃圾、再利用、再循环的政策及措施。
66.3%认为可以考虑在现有的浮罗武隆土地场内利用科技设备如:垃圾转换成能源设施或焚化炉等,只有35.7%的受访者建议在州内另觅土地开辟土埋场。
曹观友表示,虽然有受访者建议可建造垃圾焚化炉来处理垃圾,但州政府认为,现阶段垃圾焚化炉不会被考虑,除非在未来已走到一个没有其他选择的地步。
槟岛市厅厨余处理器夺冠
槟岛市政厅上星期在房地部举办的“世界策划日”比赛,在堆肥组别中凭推介厨余处理器荣获冠军。
至于威省市政局,则凭社区堆肥计划,在同一组别的比赛中,荣获亚军。
此外,曹观友表示,这显示槟岛市政厅及威省市政局在推动再循环工作上,做得比其他州属的地方政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