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10日讯)百年太平大巴刹搬不搬?在一项由马华太平区会展开的“保护大巴刹签名运动”,首站在大巴刹外,收获312个市民签名,99%或310个签名者要求保留大巴刹,只有2个签名者认为应该搬迁,差距悬殊!
根据2004年至2015年太平发展大蓝图,大巴刹的用途将改为文化艺术坊,因此,市议会在多年前已计划搬迁大巴刹,并计划在都拜路旁建新巴刹容纳小贩。
不过,在7月的普通会议,城市发展策划小组提出检讨,建议维持大巴刹原状,让小贩继续营业,结果,市议会主席拿督拉欣表明将展开民意调查,以决定搬或不搬。
对于这项课题,马华太平区会周四起将在区内各巴刹和饮食中心,展开巡回签名运动。
巴刹是文化遗产
今日的首站在大巴刹的鲜鱼巴刹入口处一带展开,由区会主席洪瑞樱市议员亲率区会财政黄协来、区团团长兼市议员李浩诚及妇女组主任李莉君等,向市民收集意见。
洪瑞樱向记者指出,大巴刹已经根据1976年古物法令,在宪报上公布为国家文化遗产,应予保护和保留。
“太平是历史古城,大巴刹是古城的少数尚维持百年来原生态活动的古建筑物,十分难得。”
她认为,市议会应该妥善保养建筑,提升内部环境的卫生和舒适,以便大巴刹再光辉另一个百年。
除此之外,黄协来也表示,大巴刹的顾客不仅仅只是自太平,还有的远自峇都古劳日莱和司芒魏。
他说,有的顾客反映指他们驾驶摩哆,若巴刹搬去都拜,他们将因都拜路窄而面对安全问题,同时,顾客也担心停车位不够,建议大巴刹保留原址。
李浩诚签名运动从今日展开至9月杪,计划收集至少1万个签名,今日的签名运动,友族踊跃响应,华裔市民响应程度待加强,因此,他希望各族踊跃响应,反映心声。
小贩忧搬迁后影响生计
为了方便买菜,更避免大手巴刹搬迁后,太平市区变得死气沉沉,因此,许多市民认为应保留大巴刹。
市民骆德源表示,大巴刹位于太平的“心脏区”,是本太平市区的重要的日常经济活动区,增添市区人气,也带动周边商店的生意。
他相信,若大巴刹搬迁,市区就会死气沉沉,周边商店的生意也会受影响。
“若大巴刹改建为文化艺术坊,就失去了原生态活动,降低其价值,为了旅游发展,保留原汁原味最恰当。”
市民王业祥告知,住家在附近,走路一二分钟就到大巴刹,很方便,建议保留。
鱼贩蔡再荣在当地卖鱼30余年,他也担心搬迁后会影响生意,因为在大巴刹已经有自己的熟客。
“我目前在大巴刹的档位理想,是风水位,若搬去都拜区,不但地点较远,交通不方便,也担心档位会变得更小。”
鱼贩伍益添10余岁时就在大巴刹卖鱼,至今已有60多年,他也担心大巴刹若搬迁,将影响小贩谋生,也为市民带来不方便,所以,呼吁当局维持原状。
资料档:历史最悠久 通风系统良好
百年太平大巴刹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巴刹,建筑结构成熟,通风系统良好,采用模矩的形式组装,几乎所有构造都可以单独拆卸维修。
百多年前,太平发现丰富的锡苗,成为霹州热闹市镇,瑞天咸(F.A.Swettenham)在1884年,被任命为霹雳代理参政司后,展开大规模兴建计划,包括兴建大巴刹。
大巴刹首座建筑物建于1884年,从敏路开始依序为鱼市场、水果市场,较后增建猪肉市场;另一栋建筑物则跨过古打路,建于1885年,为菜市场及牛羊肉市场,以及过后增建不夜天公市。